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日外交歷史死結依然糾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25]     我要評論

張敬偉

 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近日在接見南京市代表團時,否認南京大屠殺,而且舉證的理由很荒謬無理—他的父親不承認南京大屠殺,因為他父親就是侵華老兵。

 隨後,南京市政府正式宣佈,暫停與名古屋市的官方交往。中國外交部也發表聲明,在駁斥河村隆之的同時,強調理解和支持南京市政府的決定。河村隆之既不道歉也不收回言論,甚至要和南京市進行大辯論。在此情形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出來宣示立場,一方面強調日方立場沒有改變,另一方面通過內閣官房長官表示日本軍「對非戰鬥人員的殺害、掠奪等行為是無法否定的。村山談話發表以來,政府(對於「南京大屠殺」等)的立場沒有改變。」

 中日外交的這場風波,看來僅僅局限於地方政府層面。但是,這一事件也凸顯,中日外交的歷史死結依然糾結,是中日兩國關係繞不過去的結構性障礙。近年來,隨著民主黨執政,其相對理性的歷史觀,使中日關係能夠繞過歷史險灘而更多地著眼於現實發展。在美國重返亞洲戰略以及中國綜合實力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的現實下,中日之間的矛盾似乎轉移到地緣和經貿之爭上。但河村隆之的謬論,再次警示中國,日本國的歷史觀,較之以往更為混亂和極端。

 一是日本政權更迭頻繁,民主黨政府的穩定性遭遇黨內外兩方面的挑戰。現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就是當年南京大屠殺「百人斬」中亞軍的孫子。日本文化有著極端「為長者諱」的祖先崇拜情結,可想而知,野田佳彥的右翼立場該是如何的濃厚。儘管他在首相任上會講出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但其右翼理念是根深蒂固的。如果說右翼的野田佳彥在對待侵略歷史上還有所遮掩,那麼民選市長河村隆之則是完全的口沒遮攔了。他以「老鬼子」父親的言論來抹殺南京大屠殺,既是日本糟粕文化的體現,又淋漓盡致地揭示了日本政界暗流湧動的右翼思潮。

 二是日本大國地位被中國超越,刺激了日本政界極端的對華恐懼和焦慮感。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日本國內的排外民族主義達到了鼎盛,國內政治右傾化嚴重,地方右翼勢力開始抬頭。因此,日本政府成為配合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急先鋒,以及在經濟上急著加入TPP,充分體現了日本要假美國之力抗衡中國的目的。

 三是最讓人擔憂的,日本國內不僅有政界右翼勢力的鵲起,還有右翼媒體的輿論倡導。在政媒兩界不理智的導向下,日本民眾的對華情緒也被誤導。2010年,中日兩國媒體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日本民眾對中日關係未來前景,有9成選擇了「不好」。此次河村的謬論,名古屋市民大多表示「支持」。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在330個反映市民立場的言論看,「贊成」的有268件,反對的61件。當然,這未必代表日本民意,但也凸顯日本國民存在著令人堪憂的錯誤史觀,意味著日本右翼存在著廣泛的社會基礎。

 河村隆之的謬論不值一駁,但是浮蕩在日本民間的錯誤史觀和民族主義思潮,卻是相當危險的。尤其是在日本經濟處於危機之時,右翼勢力恐會借助這種民族主義情緒鋌而走險,歷史的悲劇也許會重演。對日外交,中國政府還應該持續不斷地向日本發出「歷史」棒喝,以糾偏其全民性的「歷史健忘症」。

相關新聞
《蘋果日報》為何趁火打劫肆意造謠? (2012-02-25)
剝掉公民黨的所謂「護法」外衣 (2012-02-25)
美伊都未完成開打的準備 (2012-02-25)
海灣局勢推高油價的分析 (2012-02-25)
中日外交歷史死結依然糾結 (2012-02-25)
來論:公民黨打著「核心價值」幌子挑動兩地仇視 (2012-02-24)
廿四味:提名成過去 政綱爭選票 (2012-02-24)
實事璆事:妥善處理兩地融合激起的漣漪 (2012-02-24)
公民黨訟棍禍港竟然毫無悔意 (2012-02-24)
處理劏房不可一刀切 (2012-02-24)
食物捐助需全民參與 (2012-02-24)
止戈為武:武警交通部隊完善管理傳遞重要信息 (2012-02-24)
縱論香港:停止內耗折騰 回歸經濟民生 (2012-02-23)
明刀明槍:李志喜竟指法庭不必理會外傭湧港的影響 (2012-02-23)
西座內望:「人民力量」死咬何俊仁的選舉盤算 (2012-02-23)
公民黨反「自駕遊」自暴其醜 (2012-02-23)
西方走廊:伊美心理戰凸顯奧巴馬氣虛 (2012-02-23)
伊朗危機背後的石油利益戰 (2012-02-23)
管見集:公民黨以「文化衝突」反「自駕遊」用心險惡 (2012-02-22)
「自駕遊」利大於弊 做好配套求共識 (2012-02-2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