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止戈為武:武警交通部隊完善管理傳遞重要信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24]     我要評論

妮爾硯 軍事評論員

 近日,一則新聞短消息引起了中外軍事觀察家的注意:據《解放軍報》報道,中國武警交通部隊完善管理體制工作實施計劃已正式啟動,其中國家交通運輸部由過去對武警交通部隊的業務指導關係,調整為業務領導關係,直接負責交通部隊應急救援行動指揮、工程建設任務下達;國家交通戰備辦公室對武警交通部隊擔負的軍事交通保障相關業務工作實施指導。交通運輸部部長、武警交通指揮部第一政委李盛霖出席了武警交通指揮部黨委四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要求各級領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進一步完善武警交通部隊管理體制的決策部署,確保部隊順利轉型、平穩過渡。武警交通部隊發言人宣稱,中國武警交通部隊管理體制、職能任務的調整轉變,標誌著中國武警交通部隊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北京獨立軍事觀察家認為,武警交通部隊作為解放軍的一個特殊兵種,其管理體制變動雖不像主戰部隊那樣令人關注,但透過任務轉變和建設轉型,可以感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高層堅持推進軍隊改革的決心和勇氣,感悟軍隊改革注重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穩步實施的方略和穩妥,對打造一支過硬的應急救援精銳之師和現代化交通部隊充滿了期待。

調整轉型頗有看點

 一是領導關係更加順暢。武警交通部隊的前身是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成立於1966年8月1日,當時是國家經濟建設委員會為加快全國基本建設步伐,決定採取「兵役制」來解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施工中地方施工隊伍無法完成的急難險重任務,毛澤東主席親筆批示「這個辦法我贊成」。在1985年全軍百萬大裁軍中,為保留這支有生力量,黨和國家決定將基建工程兵編入武警部隊序列, 改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交通指揮部(軍級),由公安部和交通部實施雙重領導。1999年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發佈命令,調整武警交通部隊領導管理體制,改變為武警總部統一領導管理,交通部負責武警交通部隊任務分配、業務指導。2009年7月,交通部隊被納入國家應急救援力量體系,由武警總部和國家交通運輸部雙重領導。觀察家認為,近年來武警交通部隊憑借自身優勢,出色完成了一系列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搶險救援任務,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但在宏觀上也暴露出管理體制不順,領導和指導關係上「缺位」、「越位」和「扯皮」等問題。這次調整改革,將國家交通運輸部由過去對武警交通部隊的業務指導關係,調整為業務領導關係,明確負責交通部隊應急救援行動指揮、工程建設任務下達,並且交通運輸部部長繼續兼任武警交通指揮部第一政治委員,這就較好地解決了武警交通部隊上接「天氣」、下接「地氣」的問題,從管理體制上解決了平時業務領導和應急使用時的指揮協調問題,為武警交通部隊有效履行自身使命奠定了組織基礎。

 二是基本任務更加明確。據介紹,調整轉變後武警交通部隊的基本任務主要是擔負因自然災害、恐怖襲擊和戰爭等因素導致損毀的公路、橋樑、隧道、機場、港口等交通設施搶修搶建任務,重要國邊防公路養護保通和重要公路橋隧管護任務;承擔涉及國家安全和國家需要的特殊工程建設等國家指令性任務。觀察家指出,改制後交通部隊的基本任務,凸顯了國家需要和戰備保障的特色,明確了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做好軍事鬥爭準備的職能定位,進一步明確了其在基建市場上特殊的國家隊定位。

 三是聽黨指揮更加得體。觀察家注意到,武警交通部隊管理體制調整後的軍事、政治、後勤工作仍由武警總部實施統一領導,其中師職以上幹部須報中央軍委任免,這就保證了軍事改革必須同時滿足保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和適應未來戰爭需要兩項條件,堅持了正確的政治方向。

相關新聞
來論:公民黨打著「核心價值」幌子挑動兩地仇視 (2012-02-24)
廿四味:提名成過去 政綱爭選票 (2012-02-24)
實事璆事:妥善處理兩地融合激起的漣漪 (2012-02-24)
公民黨訟棍禍港竟然毫無悔意 (2012-02-24)
處理劏房不可一刀切 (2012-02-24)
食物捐助需全民參與 (2012-02-24)
止戈為武:武警交通部隊完善管理傳遞重要信息 (2012-02-24)
縱論香港:停止內耗折騰 回歸經濟民生 (2012-02-23)
明刀明槍:李志喜竟指法庭不必理會外傭湧港的影響 (2012-02-23)
西座內望:「人民力量」死咬何俊仁的選舉盤算 (2012-02-23)
公民黨反「自駕遊」自暴其醜 (2012-02-23)
西方走廊:伊美心理戰凸顯奧巴馬氣虛 (2012-02-23)
伊朗危機背後的石油利益戰 (2012-02-23)
管見集:公民黨以「文化衝突」反「自駕遊」用心險惡 (2012-02-22)
「自駕遊」利大於弊 做好配套求共識 (2012-02-22)
環球視野:奧巴馬國情咨文:赤裸裸的競選宣言 (2012-02-22)
余若薇為何對《爽報》噤若寒蟬 (2012-02-22)
如何把中日友好合作推向深入 (2012-02-22)
薩科齊連任未許樂觀 (2012-02-22)
志強時評:所謂「兩地文明衝突論」值得商榷 (2012-02-2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