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明 立法會議員
推行兩地「自駕遊」有助進一步開通兩地關係,對社會及經濟發展存在裨益,亦為國際大勢所趨。不過,鑑於市民對此存在很大憂慮,當局在推展計劃時,有必要向市民作全面性的充分諮詢。此外,我們亦認為,於推行第二階段措施前,應詳細評估口岸和道路網絡的承受能力,發放配額亦應以此作為重要原則;在評審來港車輛時,必須對車輛的廢氣排放標準嚴加管制,來港司機亦應為合資格及有良好的駕駛紀錄等。只要當局在事前充分做好把關工作,相信能有效地防止「自駕遊」的意外發生,平息市民憂慮。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於今年年初確立多項兩地合作項目,其中包括在今年三月落實一次性跨境車牌計劃,即是俗稱「自駕遊」計劃。據悉,特區政府擬分階段實施計劃,包括首階段允許五座位或以下私家車的港人車主申請一次性配額,從香港經深圳灣口岸往返廣東省,第二階段則容許內地私家車來港,初步構思內地車輛必須符合香港排放標準,而具體細節暫未訂定。
「自駕遊」推動兩地經濟及人民交往
鑑於香港與內地無論在經濟及人民關係上日益密切,過去數年,社會一直提出兩地「自駕遊」概念,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也曾作出討論,議員亦普遍支持計劃,隨後此計劃被納入《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內,直至本年一月兩地召開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的工作會議上,計劃獲得確立,並且訂立初步時間表。
現時在國際間不少鄰國與鄰國之間都推行「自駕遊」,近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遠如美國和加拿大,以及歐洲各國,當中包括採取右軚車的英國及左軚車的法國等等,都已推行此措施多年,這不但方便兩地居民互通往來,也刺激了兩地的經濟發展。因此,在粵港推動「自駕遊」計劃,相信將進一步方便兩地駕駛者,以及推動兩地的經濟及人民進一步交往。
最近,有社會輿論指出,內地駕駛者不熟識本港路面情況,他們在港「自駕遊」易生意外,亦擔心每日定額的「自駕遊」車輛好有可能對香港的交通造成進一步的擠塞,還有環境污染等負面性的影響。
誠然,香港與內地的駕駛法規和習慣有眾多不同之處,港人對內地駕駛者來港「自駕遊」存在憂慮,這方面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我們卻不能就此而將他們完全拒於千里,並假設所有內地來港「自駕遊」的司機都是不守法,在路面上「橫衝直撞」。
充分諮詢各界 做好把關工作
我們認為,推行兩地「自駕遊」有助進一步開通兩地關係,對社會及經濟發展存在裨益,亦為國際大勢所趨。不過,鑑於市民對此存在很大憂慮,當局在推展計劃時,有必要向市民作全面性的充分諮詢;因此,民建聯於二月十六日在交通事務委員會上提出動議,要求當局在首階段「自駕遊」實施後,盡快進行檢討,並在諮詢港人意見,及取得社會共識後,始決定推行第二階段計劃。議案獲得修正後,以大比數通過。
此外,我們亦認為,除了共識外,於推行第二階段措施前,應詳細評估口岸和道路網絡的承受能力,發放配額亦應以此作為重要原則;在評審來港車輛時,必須對車輛的廢氣排放標準嚴加管制,來港司機亦應為合資格及有良好的駕駛紀錄等。只要當局在事前充分做好把關工作,相信能有效地防止「自駕遊」的意外發生,平息市民憂慮。
目前,兩地政府擬先實行港人北上的首階段「自駕遊」措施,當局應在此階段做好充足籌備工作,在汲取良好經驗後始訂定次輪階段時間表,以確保公眾對計劃存在信心,避免再次引發社會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