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謁戈公振故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上圖)戈公振。(下圖)戈公振故居。 網上圖片

王大慶

 戈公振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新聞學家、三十年代著名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史學拓荒者。為紀念他對中國新聞事業的卓越貢獻,1986年3月經東台縣政府批准建立戈公振故居,現已列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鹽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戈公振故居原坐落在東台城蘭香巷9號,這是一條幽靜的小巷,從這條小巷裡,走出了戈公振、戈寶樹、戈寶權等一批國際知名學者。1999年,東台舊城四期改造,蘭香巷不復存在,戈公振故居原址不動。為了讓戈公振故居更好地展示在遊客面前,東台市政府專門撥款對戈公振故居再次修繕,並在故居前建起文化廣場,在故居右側建造了東台名人大觀的八角景亭,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明末著名詩人吳嘉紀、清代著名水利學家馮道立等18位賢者大家共同構成了名人大觀雕塑碑林,供世人瞻仰。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專程前往東台市文化廣場拜謁戈公振故居。

 未進戈公振故居,門前一文化長壁首先吸引了我。這座寬3.5米,長35米的牆壁南側雕刻著發繡、少兒二胡、舞龍燈、扭秧歌等東台文化、民俗,面對戈公振故居的北側雕刻著「我是中國人」幾個剛勁有力的行書大字,每個字足有一米見方。左下方則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中國法學家、政治活動家沈鈞儒先生的《讀韜奮(悼戈公振先生)》一詩的手跡:

 哀哉韜奮作,壯哉戈先生。

 死猶斷續說,我是中國人。

 我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

 我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

 這首豪情洋溢、氣勢磅礡的詩作,讓人深深震撼。我是中國人,具有排山倒海、壓倒一切的氣概和力量,壯哉復壯哉!

 雖然蘭香巷早已融入鼓樓路步行街,然戈公振故居的門牌號碼依舊,那藍底白字的「蘭香巷9號」一下子將遊人的思緒帶回到主人公的童年和青少年時光。戈公振先生1890年出生於東台台城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聰慧敏思,讀過家塾和私塾,後來進入東台唯一的高等學堂,畢業考試時名列第一。1912年,戈公振帶著著名鄉紳夏寅官的推薦信離開家鄉,隻身去滬,到有正書局圖畫部當學徒。他的勤奮好學和脫穎而出的編輯才能得到了狄楚青先生的賞識,被調到《時報》館工作,從此開始了他的新聞生涯。這是戈公振生命中重要的轉折。

 眼前的戈公振故居,具有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築風格。青磚小瓦,木樑構建,圖案花牆,室內壁板,格扇門窗,屋脊、挑簷均有精緻動物花草浮雕,合院式前後3進共12間,佔地面積240多平方米。走進故居大門,抬頭便見周巍峙題詞的「戈公振紀念館」橫匾,由吳志超雕塑的戈公振漢白玉半身像陳列在庭院中,展廳裡,「戈公振生平業績」共分六個部分,從一生勤奮好學、情篤新聞事業,到一代報學巨擘、百世英名流芳,詳細介紹了戈氏光輝的一生。同時展出的還有戈公振學習、寫作、出國考察以及參加各種國際會議的歷史照片120餘張,以及戈公振與孫中山、蔡元培、黃炎培、胡適、鄭振鐸等人的往來書信和他辦報時留下的遺物,另外還有戈公振撰寫《中國報學史》的手稿和他1933年出席國際新聞專家會議、由國民政府發佈的《簡派狀》、《出國護照》、《記者證》等國家一級文物。這些珍貴的遺物,絕大多數都是戈公振的兒子、核物理學家、美籍華人戈寶樹先生於1985年從美國帶回國捐贈給紀念館的。

 戈公振,名紹發,字春霆。自從他走上新聞道路後,就以辦報救國為宗旨,從1926年《中國報學史》的自序中我們便可見一斑:「軍事擾攘,歲無寧日。吾人欲挽救此危局,非造成強有力輿論之不可。」「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主張抗日,參加各種救亡活動。1932年3月,國際聯盟派李頓調查團來我國調查「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戰爭的真相,戈公振以記者身份,冒著生命危險隨中國代表團赴東北和上海調查日寇侵略中國的真相。為《申報》寫成了「東北之謎」的長篇通訊,揭露了日偽侵佔和統治東北的全部真相。1935年10月22日,他在上海臨終之際,還斷斷續續地對鄒韜奮說:「在俄國有許多朋友勸我不必回來……國勢垂危至此,我是中國人,當然要回來參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我是中國人」既是他臨逝前的真摯心聲,也是他一生愛國報國之心的真實寫照。

 戈公振不但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新聞學者,編輯出版了《中國報學史》、《新聞學撮要》、《新聞學》等論著,是我國新聞理論、新聞史研究的開創者和中國報學史的奠基人。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新聞教育家,從1925年起,他先後在上海國民大學、南方大學、大夏大學、復旦大學的報學系或新聞學系,講授新聞學和中國報學史,為我國培養了一批新聞人才。同時他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化使者,曾介紹美術家徐悲鴻先生、影星胡蝶女士、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到前蘇聯辦畫展、影展和訪問演出獲得成功,為中蘇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值得一提的是他與梅蘭芳之間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交往軼事。戈公振是個戲迷,特別愛看梅劇,經常將梅蘭芳的表演藝術劇照精印在自己主編的畫刊上,配以精妙的點評,讓海內外的讀者一睹這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的風采。梅蘭芳對戈公振給予他事業上的支持很是感謝,只要是在上海演出,彼此就常邀茶樓說文談藝,感情日益深厚。為了能讓梅蘭芳戲劇順利在文化背景不同的前蘇聯演出,戈公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牽線搭橋,疏通關係,熱情為之奔走,終使梅蘭芳戲劇演出在前蘇聯大獲成功。

 徜徉在戈公振故居的展廳裡,感受這位早期新聞人的精神和內心世界,敬仰之情頓然而生,我的心靈深處不知不覺又受到一次洗禮。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謁戈公振故居 (2012-05-16) (圖)
古今講台:夕貶潮州路八千 (2012-05-16)
古典瞬間:方孝孺的死 (2012-05-16) (圖)
亦有可聞:椰 子 (2012-05-16) (圖)
生活點滴:美髮瑣記 (2012-05-16)
歷史與空間:虛假與崇高 (2012-05-15) (圖)
豆柵閒話:一地秀髮 (2012-05-15) (圖)
心靈驛站:母親的裙子 (2012-05-15)
來鴻:歲月靜好 (2012-05-15)
詞話詩說:Yellow Fever (2012-05-15) (圖)
歷史與空間:「新派武俠小說」新在哪裡? (2012-05-13) (圖)
生活點滴:戰 狗 (2012-05-13) (圖)
文藝天地•浮城誌:二手店 (2012-05-13)
文藝天地•短載:康復日記(十一) (2012-05-13)
文藝天地•來鴻:梨花不落 (2012-05-13)
歷史與空間:聽酒 (2012-05-09)
來鴻:養雞小記 (2012-05-09)
古今講台:獅頭鵝 (2012-05-09)
亦有可聞:粉果記 (2012-05-09)
心靈驛站:我們不曾老 (2012-05-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