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方孝孺畫像。網上圖片
李恩柱
方孝孺的事蹟,現在講述的人很多,再加贅說,難免有「炒冷飯」之嫌。但我一直問自己:他的死值得不值得呢?還真不好說。以自保一面看,當然是飛蛾撲火,一點也不值得;可從操守角度講,捨生取義,不好嗎?!在傳統價值觀的框架內,方先生可以感天地泣鬼神,這關係不到應做還是不應做。一個社會,如果每做一件事都以實用主義加以衡量,那就太世俗了,太無未來了。
然而,方孝孺的死,除了使我們看到專制皇權暴虐之外,究竟使社會獲得了多少益處?仔細檢視一下,一點也沒有。雖然方先生激烈反對朱棣做皇帝,被滅「十族」,可朱棣還是做了,初時誰也不敢談論方孝孺的事,甚至連收其骸骨的人都加以屠戮。一百多年之後,明神宗卻表揚他,給他徹底平反。這回,皇權又發揮了作用,朱明王朝在道德上又站在制高點上了。
實際上,方孝孺爭執的是朱允炆當皇帝,還是朱棣當皇帝的問題。他認為朱允炆處於正統地位,朱棣則是篡權。篡權的人,當然應該討伐,因此朱棣讓他起草即位詔書時,他披麻戴孝,他大罵不止。很明顯,他對是非的判斷,具有奇特的邏輯,雖然他沒有成為有利就上的庸俗者,沒有墮落為「有奶便是娘」式的御用文人,卻也成了朱允炆的御用者。中國歷史上的不少守節者,其實多如方先生。統治者一面鼓勵士人成為方先生那樣的人,一面又大開殺戒,如此這般,方孝孺類的士人,豈會減少?
方孝孺是對朱允炆盡忠的臣子,他的死,對社會的進步毫無意義。社會即使有再多的方孝孺,頂多讓朱棣殺得手乏。朱棣完結,再來什麼什麼皇帝,殺來殺去,依然如故,社會沒有多大進步,不過換了殺人的人,換了被殺的人。可歎的是,士人偏偏高調讚頌方孝孺,替皇帝讚美方孝孺。實際上,那種選人制度,不論方孝孺痛罵朱棣,還是後來的皇帝表彰其忠,都於事無補。
過去讀過資中筠先生論述方孝孺及布魯諾的文章,其中說,在抽象的個人道上,方孝孺和布魯諾都是為捍衛自己認定的「死理」寧死不屈,但他們各自捍衛的「道」和「理」卻有天壤之別。確實,布魯諾堅持地球就是圍著太陽轉,是科學,任何權力也無法改變,這種先進的科學思想會造福於社會。方孝孺維護的則是朱元璋的孫子還是另一個兒子當皇帝,這於國於民沒有意義。從秦統一中國開始,一代一代的中國士大夫為這類事,耗盡聰明才智,對歷史進步有何意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