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文 恆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
政府選擇以電子書來應對書商,並非針對問題所在,而以五千萬元之數,更不足夠電子書的開發。要令教科書價格下降,就要令市場產生競爭,令書商的利潤降至合理水平,但這卻是說易行難,市場的大餅份額不足以養活眾多出版商,以致營運者不足。政府要馬上做的,就是完善教科書的送檢制度,使教科書的開發成本下降,從而令一些小型書商也有可能進入市場。
最近政府在處理教科書一事上表現得進退失據,而這個包袱,自然也過戶至來屆政府,來屆政府要處理的問題又多了一項。
教科書售價不菲是大眾的認知,利益申報,筆者也是一個家長,每年對著數千元的教科書費用也在發愁。但這個每年暑假裡都被炒作的課題,現在已變成傳媒例牌報道的材料,議員和官員只是對教科書價格表示不滿,所做的還停留在嘴巴講講和語言上的責難,卻沒有具體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
只靠電子書難解書價高企問題
其實教科書售價已是長時間的問題,從筆者在中小學求學時已出現,可是政府卻沒有認真注視問題形成的原因,到現在打算以五千萬的資源投入,去開發電子書來對付書價高企,這不是解決問題,而是一種以未來可能出現的遠水,去救現在的火。姑勿論這種遠水是否有效,而一個可預知的情況,就是於來屆政府任內,假如只靠電子書,這個書價戰爭便會年復一年的出現。
首先,我們要理解電子書的本質。顧名思義,電子書是將書本以電腦形式儲備和開發,這是眾人皆知之事,可是一個大眾時常忽略的認知是,所謂書本只是一個載體。平常見到的紙張印刷的書本,紙張是一個用以裝載的媒體,用以記錄作者著作的內容,書本的靈魂還是在內容上。歷史上書本就有過不同的載體,從古代的甲骨文、布帛、竹簡,到後來的紙張,這些都是一種載體上的演變。換言之,書本的載體是會隨著時代改變而進步,可是書本最重要的是在內容上,不管載體如何改變,內容還是最主要的。
在書本的成本分析上,許多人以為改用電子載體可以使教科書的售價下降,這是從書本印刷得美輪美奐上得出來的主觀感覺,可是書本印刷上所佔的成本,卻並非最主要的部分,將載體從印刷改以電子化,只是將印刷成本降低,並不見得電子化後的書本便會便宜。大眾一個對電子書的誤區,就是簡單的以為只要將書本以電子掃描形式存檔,一本電子書便可大功告成。無疑這可省下印刷成本,但這卻忽略了商業上所謂的產品分異的銷售策略。
因為真的是以掃描形式變成的電子書,在本質上和以前的影印本沒有兩樣,對電子書的開發來說,這不是最有利的策略,因為電子書真的可省下印刷成本;而要讓電子書有其獨立的生存空間,自然要令其價值比印刷載體高,電子書也會因應本身的優勢,例如可以多用不同的跨媒體形式去印行書籍,或是在不同的作業平台上多開發不同版本,結果這些附加值卻往往加大了成本,原因是增加了功能的成本會轉移到用家身上,電子書售價也不會便宜到哪裡去。
完善送檢制度 減低開發成本
再者,從成本上分析,書本售價最大的結構,並不單單是書商的利潤,其他無形成本同樣重要,當中以開發成本、作者版稅和監管成本的比重不少。要撰寫一套教科書並不是易事,除了文字創作的付出外,還因為要切合市場和課程要求,要花的精神和心血也不少,在書本的開發上的成本自然不菲。要回收這些成本,就要從收入著手,可是香港目前每級的適齡學童只有五萬多,相比以前高葧虧o有十多萬學童,適齡學童減少了,中小學也給殺掉不少,這也解釋了為何以前可以有十多家教科書出版商存在,而現在卻只剩下數家,每一個書商可以分到的份額也自然有限。要回收開發教科書的成本,就要在總收入上打主意,既然在數量上不能有成本規模,書商便會在價格上考慮,結果教科書的售價很難下降。
要令教科書價格下降,就要令市場產生競爭,令書商的利潤降至合理水平,但這卻是說易行難,因為正如前面所述,市場的大餅份額不足以養活眾多出版商,以致營運者不足,局限了競爭的力量。所以就要在其他教科書成本上著手,而政府要馬上做的,就是完善教科書的送檢制度,使教科書的開發成本下降。目前書商要出版一套教科書,要經教育局評審,當中的成本不少,例如書商為了應付評審而要增聘人手,也增加了額外的支出。假如政府在評審制度上可以優化,書商的開發成本也可降低,從而令一些小型書商也有可能進入市場。
而政府選擇以電子書來應對書商,並非針對問題所在,而以五千萬元之數,更不足夠電子書的開發。筆者預見的情況是,這五千萬元的電子書開發種子,會給各方機構以不同名義去申請用掉,但卻不會有多大的成效。筆者不是先知,而會作出這樣的一個預言,理由是身邊已有人在磨拳擦掌,準備去好好「配合」政府的電子書計劃,「好好」的利用政府提供的五千萬元。經濟學有所謂尋租之說,即在制度內找尋方法去謀取私利,五千萬元是一個很好的尋租溫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