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青年接收內地和台灣資訊的狀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23]     我要評論

香港教育學院協理副校長 莫家豪教授

 隨著兩岸三地關係愈趨緊密,三地的資訊交往亦相對頻繁。有見及此,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聯同青年智庫Roundtable Community和圓思顧問有限公司分別在去年10月及今年3月至4月期間,進行了兩輪問卷調查,了解香港青年(包括教院學生)接收內地和台灣資訊的情況。在2011年10月10日至25日期間,教院的研究隊伍透過電話隨機抽樣訪問了500位15歲至34歲香港青年,又透過校內網上訪問了272位教院學生;此外,於2012年3月13日至4月13日期間同樣向500位港青及244位教院學生進行調查。兩次調查的數據,根據政府統計處人口數據(年齡及性別)進行加權處理以確保其代表性。

年輕人對接收內地及台灣資訊的情況

 被問及有關「對內地/台灣資訊有幾感興趣時」,約16%受訪者對內地資訊興趣較大,而25.6%受訪者對台灣資訊表示有興趣。在被問及「最關注邊方面鴾漲a/台灣資訊」時,內地資訊方面,受訪者最關心「社會民生」(34.2%)和經濟(32.4%);台灣資訊方面,受訪者最關心「娛樂/文化/藝術」(55.9%)和「生活資訊」(40.3%)。此外,近六成受訪者因「個人興趣」(58.2%)去關注台灣資訊,其次為「消閒」和「消費」;同樣,近六成受訪者因「個人興趣」去關注內地資訊,其次為「消閒」和「學業」。由此觀之,即使關心內地及台灣資訊者,仍以個人原因多於主動關心社會發展及政治問題。

 在被問及從什麼傳媒途徑接收有關內地及台灣資訊時,受訪者主要從「網上傳媒」(51.6%)、「電視」(44.2%)和報刊(31.2%)接收台灣資訊;內地資訊方面,受訪者主要接收途徑為電視(51.6%)、「網上傳媒」(51.4%)和報刊(38.5%)。再者,絕大部分受訪者是從本地傳媒接收內地和台灣資訊(分別為95.5%及 91.4%)。反之,由當地傳媒接收有關內地及台灣資訊者分別為18.2%及18.3%。因此,在問及香港主流傳媒是否足夠報道內地和台灣資訊時,分別有59.2%和50.1%受訪者認為「一般」。

有關調查對香港的啟示

 上述的調查顯示香港青年對內地和台灣資訊的需求將會增加,尤其在港府不斷推動區域合作和產業多元化之時,年輕一代對兩岸四地發展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是至為重要。為了提升本港青年對內地及台灣地區的認識,本港傳媒機構可考慮提供更多內地及台灣有關政治、社會民生、教育等資訊。尤其是下學年將有不少香港高中畢業生選擇到內地及台灣升讀大學,對於這批同學及其家長而言,如若內地及台灣資訊有所增添,將有助他們對兩地的了解。此外,為了加強兩岸三地的合作,尤其增加港人在台灣發展的機會,政府、學校以及其他相關團體可考慮提供更多到台灣交流的機會,比如台灣當局可簽訂「工作假期計劃」和兩地可增加交流、學生實習的機會,令台港兩地拉近距離。在全球化衝擊下,兩岸四地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把經濟實力加強,將有利我們下一代發展的機遇。

相關新聞
解惑篇:政府架構重組不應發生闖關問題 (2012-05-23)
「拉布」對市民有什麼好處? (2012-05-23)
改組政府是穩定發展的需要 (2012-05-23)
香港青年接收內地和台灣資訊的狀況 (2012-05-23)
政經多面體:減少審批 降低教科書成本 (2012-05-23)
搞好經濟勝過推行福利主義 (2012-05-23)
志強時評:架構重組方案體現現代民主社會政府通例 (2012-05-22) (圖)
「新政府、新開始、新希望」 (2012-05-22)
何以左翼在西方社會可能回朝 (2012-05-22)
管見集:議會議事豈可違憲? (2012-05-22)
美歐自貿區前景展望 (2012-05-22)
設立「時裝發展委員會」 振興製衣業 (2012-05-22)
指點江山:新政府組班應樹立正確用人導向 (2012-05-21)
總結經驗 粉碎反對派的新拉布陰謀 (2012-05-21)
國家金融改革與香港關係密切 (2012-05-21)
港鐵應盡力回饋 減輕市民負擔 (2012-05-21)
反對派出爾反爾毫無誠信 (2012-05-21)
重組房屋局有迫切性 (2012-05-21)
縱論香港:支持及時「剪布」 力阻議會流氓 (2012-05-19) (圖)
縱論香江:開發電子書 政府進退失據 (2012-05-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