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
目前,歐美債務危機仍存在諸多挑戰,全球經濟更是變數充斥,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承受著沉重的壓力,有必要推動經濟轉型,金融改革便成了新的突破點。毋庸諱言,香港是一個以國際市場為軸心的金融平台,金融架構穩健和規範成熟,貨幣支付體系先進,金融監管制度為國際認同,可作為國家金融體系融入國際金融市場的「連接點」和「過渡區」,以減少國家金融市場在開放過程中的波動與風險。顯而易見,連接兩地金融市場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香港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配合國家進行的金融改革。
兩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半個世紀以來,香港一直受惠於毗鄰祖國內地的自由商港的特殊地位,已從早期的製造中心,發展成為各國大型金融機構聚集的國際金融中心;尤其是在過去幾年,多間內地國企在香港掛牌上市,進一步提升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另一方面,香港完善的產權制度,保護和私人財產權的法律制度,有效的司法及立法制度,健全的會計審檢制度、信用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等,可幫助國家加速完成金融體系的改革,有助於我國金融業務的開放。
近年來,香港與內地在金融合作上的空間,不斷擴大,亦做出一定成績。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去年訪問香港時,帶來中央政府給香港的禮物。這份大禮涵蓋六個重要範疇,其中在金融層面上的著墨,例如推出RQFII、港股ETF等人民幣國際化制度層面的突破,拓寬香港與內地人民幣資金循環流通機制,確定兩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管道,為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將加大金融合作的深度
改革開放以來,內地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香港也是內地最大的轉口貿易平台。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的境況下,香港更有必要與內地進一步加強金融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防範金融風險,保持香港地區的經濟金融穩定。須知,進一步加強香港與內地的金融合作,有助於兩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了便利資金合法流動,增加資金融通效率和監察資金流動情況,兩地在金融基礎設施方面,也可借鑒香港經驗,完善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監管。香港有著發達的資本市場,以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不但可以推動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亦可防止國際資金對人民幣的直接衝擊。
筆者認為,在推動金融服務業發展和金融合作方面,兩地可在三個方面加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第一,兩地銀行可在推動企業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交易,以及相關服務和產品開發方面加強合作。第二,兩地金融機構應加強協調合作,主動而系統地為內地走出去的企業和進入內地市場的外資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第三,在金融投資方面,可採用在試驗點「先行先試」的辦法,推動創新金融業務的發展。
發揮國際金融平台優勢
我國第三次金融工作會議確定了金融改革的重點。其中第三點是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中外資金融企業公平競爭,推動內地與港澳的金融合作。因此,香港可配合內地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協助內地提高融資效率,探索和拓展外匯儲備的使用渠道。香港銀行擁有先進的電子支付系統,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和定價機制,與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連結,可直接或間接地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最終用戶連結起來,擴大金融市場的空間,使金融工具及資金跨境地流通,發揮國際金融市場的定價功能。
據統計,在全球最大的一百家銀行中,有八十間在香港設有分支機構。此外,香港是亞太地區最大的保險市場,亦是亞洲第二基金管理中心,各類金融活動和交易市場興旺發達。可以預測,在未來十年,香港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是亞洲地區的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平台」。我國在參與全球金融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還要注意保持自身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國際化,可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連接點」。不可否認,兩地金融市場的連接,有利於促進國家金融體系的國際化,並逐步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和融合。隨著兩地金融市場的連接,可擴大市場的空間,提高兩地金融市場的流通性。
展望未來,雖然國際金融和經濟前景尚存在諸多挑戰,但我國的商機無限。隨著國家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以及人民幣走向國際,必將極大地提高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