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徐四民先生逝世5周年暨祝賀《鏡報》創刊35周年
盧文端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執行會長
光陰似箭。屈指一數,徐老離開我們已經5年,而他一手創辦的《鏡報》也經歷了35個寒暑。撫今追昔,與徐老交往的點點滴滴又再浮現心頭。徐老一生無怨無悔愛國,是順境愛國,逆境也愛國,為報效國家無私奉獻,對後輩提攜愛護,其高尚情操令人敬佩,是愛國愛港人士的典範。我能結交到徐老這樣一位良師益友,成為莫逆之交,實在是人生的一大榮幸。徐老對國家無私奉獻,不問回報,對朋友坦誠以待的磊落情懷,對我更是影響深遠。此時此際緬懷徐老的往事,別具一番意義。
徐老愛國愛港是人所共知,即使碰到過困難挫折,遭到很多不客氣、不公道的攻擊,也從未動搖過他老人家愛國愛港的信心和振興中華的奮鬥精神。數十年如一日,他始終心繫祖國、情牽香港,愛國愛港之情從未因際遇的變遷而動搖,這是最為難能可貴,也是最令人感動的。徐老經常這樣訴說自己的愛國情懷:「一個人愛自己的國家,是自覺自願的,不應期望要什麼回報;愛國也不能講優先,先到者先得。不愛國,愛港是假的。誰愛國誰不愛國,不用自己說,要看表現,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徐老的確是祖國最忠誠的兒子。
堅定愛國 不求回報
徐老是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代表和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雙料第一」,地位崇高。對於國事港事,不論大事小事,他都記掛在心,大膽建言獻策,直言興國,直言興港,樹立了反映民聲的好榜樣,為港區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仿傚的楷模。這也是徐老對愛國愛港事業的獨特貢獻。
徐老的一生,就是他愛國的實踐。早在抗戰時期,徐老就組織緬甸華僑奮起救國。在新中國成立翌日,徐老就組織華商在仰光掛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以示對新中國的支持,即使因愛國而面臨生命安全的威脅,徐老也毫無畏懼,毫不妥協。後來,徐老輾轉來港創辦了《鏡報》,盡心盡力宣揚祖國對港的方針政策,宣傳「一國兩制」,為實現香港順利回歸,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溝通內地與香港的聯繫,發揮了重要作用。徐老就是這樣一位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愛國者。
大家都知道,在香港這樣高度商業化的社會,辦好一份堅持愛國愛港理念的雜誌難度相當大。1976年徐老到香港時已屆63歲,對於很多人來說已是退休年齡,而他卻毅然開始了人生的另一個攀登,創辦了《鏡報》。35年來,《鏡報》一直秉承「振興中華、誠實敢言」的宗旨,堅持做社會的公器,不唯利是圖,不嘩眾取寵,誠實報道,匡正視聽,堅持對社會負責的原則。在徐老的帶領下,《鏡報》雖然人數不多,但陣容精幹、能量極大。《鏡報》資訊靈通新鮮可靠,評論公允精闢獨到,建立了「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快、人快我深」的風格。2002年,原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自為《鏡報》創刊25周年題詞:「以弘揚正氣之筆,寫愛國愛港之情」,作為對鏡報的高度肯定,更是對徐老愛國情懷的褒揚。
良師益友 坦誠磊落
徐老是愛國陣營中的元老級人物,德高望重,但為人謙和,對愛國愛港後輩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和老師,更不遺餘力地為後輩的成長鋪路搭橋。我與徐老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彼此肝膽相照、推心置腹。1994年我有幸加入了《鏡報》的董事會,徐老不論參政議政,還是《鏡報》的發展,都會徵求我的意見,還常把要發表的文章給我看,誠懇地要求我「挑毛病」。我曾兩次改過他文章的一些詞句,他都從善如流。
記得我剛到《鏡報》時,他稱我盧先生;出任《鏡報》董事長時,稱我董事長;轉任《鏡報》榮譽董事長後,稱我文端兄。每次不同的稱謂,都把彼此的關係拉近。我從徐老身上獲益良多,不僅學到怎樣看文章,還領悟到虛心請益、吸納別人所長的為人處世之道。
辦好《鏡報》 告慰徐老
徐老對《鏡報》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即使在生命彌留之際,仍然心繫《鏡報》,記掛著《鏡報》的發展。我去探望他時,他一再示意要我帶他出院。正因為《鏡報》不是一份普通的雜誌,它對香港和國家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今,徐老雖然不在了,但他的愛國之情永存,是激勵我們努力向前的巨大動力。我將繼續支持《鏡報》,使《鏡報》越辦越出色,為香港和祖國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告慰徐老在天之靈!
(本文轉載自《鏡報》2012年8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