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保護地球,淨化空氣是每個人都該做的事,不過,環保不是不需要成本的,不但需要成本,而且成本不輕,這也是為甚麼一些落後國家要求先進國家在金錢上支持他們搞環保,今日全世界先進國家的政府,每年都會撥出不少錢來搞環保,這包括仍未算踏入先進國行列,仍自稱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政府每年也用不少錢來支持環保,發電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成本最低的發電法是水力發電、核能發電,但是,水力發電不是任何地方皆適用,核能發電有一定的風險,得仔細評估風險與可靠性,除了水力發電與核能發電之外,比較傳統同時成本較低的發電法是煤,但是煤對空氣的污染嚴重,因此,不少新的能源如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天然氣發電……也開始推行,但是,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天然氣發電,成本都比傳統的煤發電成本高,誰該付這額外增加的成本,就成了具爭議性的問題。
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因此,理論上是應該用者自付,即消費者、用電者付這額外的成本,但是,社會中非常大量的基層老百姓,生活不富裕,多付的電費對他們而言是極大的負擔,因此,很自然地有大量的政客會高舉民粹旗幟,反對由市民來支付這額外的成本。換言之,反對加電費。對一般老百姓而言,他們感受不到發電廠改換發電原料空氣淨化的重要性,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不該加電費,特別是當他們發現目前的電力公司依然有不錯的利潤時,更加理直氣壯地反對加電費,政府為了爭取民意,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反對加電費,或努力壓抑電費的上升幅度。
好些先進國家採用競爭法,允許多家發電廠互相競爭,希望通過競爭壓低電費,不過,競爭的結果是電力供應的不穩定,因為電力廠發電時因應電力的需求,不希望電力浪費,發電的規模不大,一旦遇上突然大量的需求,就會發生停電事故,像香港這樣的大城市,停電的經濟損失也不輕,因此,至今為止,香港的電力供應依然是獨家壟斷,由港燈與中電依地區分別壟斷。
既然是壟斷生意,電費就必須受管制,如何管?由政府與電力公司商討。這是一件不容易處理的商討工作,把環保成本全部轉嫁給市民,政府必得承受巨大的政治壓力,由電力公司承擔,相信也不可能,也許,一個比較理想的方法是三方一起承擔,由政府、電力公司及市民共同承擔額外的成本,開始的幾年,政府承擔多一些,然後是電力公司,市民承擔最少;然後,每隔兩年調整一次,逐漸降低政府與電力公司的承擔,把環保的額外成本逐漸、慢慢地轉給市民。最後,也許是10年之後,則完成全部的成本轉移,用者自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