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庶
黎智英1995年在香港開辦《蘋果日報》,2001年到台灣開辦《蘋果日報》,2013年,又傳要前往緬甸辦報。黎智英連續三次,充當美國的馬前卒。每當在關鍵的時刻,黎智英和美國大老闆的亞洲戰略部署都配合得非常緊湊,努力為美國在亞洲宣傳美國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人權攻勢,最後輸出美國式的民主政制,達到美國控制地區的戰略目的。
1995年,正是彭定康全力推行「政治制度改革」的關鍵時刻,彭定康想把一個西方模式的、主權獨立的政制強加給未來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英國人想用直通車方式,在1997年之前,生米煮成熟飯,強迫北京接受,架空中國主權。《蘋果日報》的誕生,就是要配合和支持外國勢力所培養的政黨,通過選舉的方式,奪取權力。
黎智英辦報為美國戰略服務
黎智英和美國情報系統的關係,千絲萬縷。反對派的各個政黨,都接受黎智英的捐款,運作這些捐款的人,卻是一個美國的前情報官員。財政大水喉控制了政治,如此一來,黎智英成為了香港反對派政黨的教父,在密室中,策動反政府活動,製造震撼性的社會事件。黎智英的方程式就是:傳媒大亨控制政黨、不斷組織反政府活動、製造「茉莉花革命」浪潮、改變選舉形勢、奪權上台,最後讓親美派掌握大權。2003年7月1日,黎智英利用香港發生沙士疫症、經濟大衰退、民生艱困、政府財政赤字需要削減公務員編制和工資,突然發難,組織反政府大遊行,示威者高舉旗下《蘋果日報》和《壹週刊》印刷的大海報,高呼倒董。接著,黎智英又全力協助剛剛成立的公民黨造勢。
在黎智英的密室策劃之下,假稱代表中產階級的公民黨突然和激進的社民連組成同盟,發動「五區公投」、「公民起義」,挑戰「一國兩制」,挑戰香港的憲制,並配合陳水扁的「台獨」路線,企圖把香港政治台灣化,把香港變成一個政治實體,利用「公投」抗拒中國政府的主權。緊接著,在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中,黎智英又配合了外國勢力,不斷發動爆醜聞的攻勢,上綱上線,圍剿梁振英,又扶植了一些激進的學生組織,吹捧激進的青年學生,把他們捧為政治明星,組織群眾包圍政府總部,反對國民教育,把香港變成反對中國的輿論基地。同時,在輿論上將中國妖魔化,在社會上製造反華情緒,孤立和攻擊愛國愛港的政治力量,為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做好選舉工程,隨時準備奪權上台。
黎智英既當美國的政治文化僱傭兵,也為自己的發財大計鋪路。他以呂不韋為榜樣,認為配合美國進行反共心戰和選舉戰是一門發達生意,可以賺大錢。黎智英說:「香港上市後,再殺入台灣,一來財政上用的是股東的錢,二來招牌亦夠響,三來可擴大盈利空間。」黎智英也懂得玩弄美國牌,初到台灣,立即得到「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主任薄瑞光為他設歡迎宴,當時在座陪客都是一些台灣企業界猛人,包括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高鐵公司董事長殷琪等,這些人士都是泛綠陣營的大企業家。這是一條大財路。他還玩弄財技,利用發行優先股,在有盈利的時候,變為普通股,大發橫財。
開拓緬甸市場 意圖圍堵中國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陳水扁入監獄,民進黨內部分裂,兩岸的關係不斷地發展,黎智英押注陳水扁的「台獨」事業,賭輸了,所以,黎智英玩弄了「出售股權」的財技,套現了47億港元,宣稱要「退出台灣」。這次戰略撤退的後面,也有服從美國的亞洲地區戰略意圖,和實行新的部署有關。
美國打什麼算盤?就是要在東南亞國家推動美國模式民主,發動一場亞洲地區的政治革命。第一個目標,就是要在2017年在香港變天,奪取政權,實現對中國的包圍和壓制;第二個目標,就是要在緬甸變天,奪取政權,開拓美國經濟基地。所以,黎智英把重要的金錢和精力,集中在香港,準備與香港的愛國愛港力量進行一場選舉戰爭。
美國還有另外一個目標,就是要從日本列島、台灣、越南、緬甸、印度,環繞著中國的周邊,建立一個馬蹄形反華戰略包圍圈,從軍事和經濟上壓制中國的崛起。緬甸的經濟經營也是一個重點,美國計劃把日本、台灣企業的資金,從中國大陸調動到緬甸,發展製造工業,然後出口到歐美,以低成本和中國的出口產品競爭。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加要仿效台灣變天的經驗,調動文化僱傭兵到緬甸去,既要幫助昂山素姬通過選舉奪權上台,也要組織緬甸群眾的本土主義鬥爭,衝擊中國投資的基本建設工程、礦務工程以及製造業企業,把中國的影響排擠出去,他們今後的動向,值得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