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劏房問題近日在立法會引起辯論。劏房問題存在於香港已經很多年,更早的時候,不少香港人居住在比劏房更差的板間房、山邊木屋,那時是港英時代。因為港英時代沒有立法會選舉,因此也沒有民意代表指港英政府要為板間房負責,要為山邊木屋負責。後來,港英政府興建公屋,成了大恩大德。今日,公屋不少,但是劏房問題依然揮之不去。
劏房租金實際上不便宜。劏房面積極小,面積之所以小,是因為呎價租金很高,租住者付不起租用整個住宅單位的租金,只能租一間劏房。絕大部分的劏房都處於市區地段,因此說到底,是市區樓價太高,市區住宅供不應求。何以人人想住市區?當然是求方便,可以節省交通時間與交通費。
政府曾經推出跨區工作交通津貼,但後來改為跨不跨區一樣有交通津貼,所謂交通津貼就變相成了貧窮津貼。既然不論住哪裡都拿一樣的津貼,就索性住市區同時拿津貼。因此,要鼓勵人們不擠在市區,政府必須重新構思長途車程的交通津貼,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是直接津貼遠程車資,就像津貼老人搭車一樣。
接下來就是設法加快市區重建,市建局應該更主動地推行收購。去年10月推出的買家印花稅應豁免收舊樓重建者的買家印花稅,市區重建的環保條例必須放寬。如果我們不能建屏風樓,不能建高過山脊線的高樓,市區的土地始終不足以應付需求。不但私人住宅應該建得高,市區的公屋、居屋也一樣應該建得高,好好地利用土地。
劏房出現的最重要原因是租用者租不起一整個住宅單位,換言之,市區需要更多小面積的套房式單位。政府在土地拍賣、招標時是可以加上這些要求,要求地產商在中標的土地上興建不少於一定百分比的小面積單位。目前,這叫限呎盤。限呎盤的土地供應已經存在,只是限呎盤的面積依然比劏房大。我認為市區套房式住宅的確有市場需求,下一回市區土地招標,限呎盤的面積限制可以收緊。
不但私人住宅如此,公屋的設計也該如此。市區的部分公屋可以設計成套房式公屋,為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選擇。目前公屋申請的名單上已有非常大量的單身人士,套房是很適合這些人的。前陣子政府也有構思青年宿舍來滿足單身人士的需求,不過,這涉及尋找合作伙伴經營,進程未如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