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明刀明槍:《蘋果》又造假 記協因何不譴責?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15]     我要評論

卓 偉

 《蘋果日報》前日以頭版報道,正在休假的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在一閉門論壇上發表「完全歧視新移民」言論。林奮強翌日即播出當日錄音,證明他所說的是「完全唔係歧視新移民」,與《蘋果日報》所報道的完全相反。《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當晚即發表聲明「認衰」,指是採訪論壇的記者「聽錯」云云,並且在報上刊登有關聲明。不過,這並非代表《蘋果》知錯,而是這次確實被人贓並獲,難以抵賴,其所謂記者「聽錯」更是故意大事化小。誰不知道《蘋果》造假已非第一次,而記協對《蘋果》的沉默也不是第一次。

 《蘋果日報》在報道中繪聲繪影的指林奮強說「係完全歧視新移民」,又說「新移民來港之後申請唔到公屋,咪唯有住劏房」。《蘋果》更指他「放假演講,口沒遮攔」,並借一些學者、反對派議員之口,說他「言論有煽動族群仇恨之嫌」。然而,事後卻發現林奮強不但沒有說過歧視新移民,反而是同情新移民來港面對的住屋問題,「唯有住劏房」,「完全唔係歧視新移民」。《蘋果日報》扭曲林奮強的發言,然後杜撰一大篇頭版報道對有關人士百般攻擊,現在傷害已造成,聲譽已受損,《蘋果》只是假惺惺的書面道歉就想了事,《蘋果》的抹黑難道真的是沒有成本?

 最可笑的是,《蘋果》總編輯張劍虹指是因為記者「聽錯」而造成,但根據錄音,林奮強的發言非常清楚,前文後理一以貫之,在場的記者只要聽力正常,根本不可能聽錯,而且他們既然決定作頭版新聞,豈有不反覆核實之理?《蘋果》記者難道連聽一段錄音也可以如此出錯,這樣的記者還如何從事新聞行業呢?而且,有關論壇是閉門會議,根據「查頓之家原則」(Chatham House Rule),與會者都可以自由使用會議中的資訊,但不能對外引述發言者的身份或其代表的組織,也不能透露有關發言,這是基本的行規。《蘋果》記者混入論壇,並將有關內容報道出來已屬失德,更之故意聽錯造假,插贓造謠,更是連基本的傳媒操守都闕如,《蘋果》還有沒有新聞良知?

 事實上,所謂記者「聽錯」,只是張劍虹的借口,以掩飾其造假的不堪。誰都知道,這次《蘋果》造假誹謗林奮強,絕非偶然為之,而是《蘋果》的一貫伎倆,不放過任何機會不惜造假去抹黑政府班子成員,打擊政府威信。如果這次不是主辦單位有錄音,有證有據才可自證清白,否則隨時被《蘋果》造假成功,三人成虎,誤導公眾。看來,之後任何團體或個人在接受《蘋果》記者訪問時,都應自行錄音保護自己,不要讓《蘋果》有機可乘。

 事後,網上輿論對《蘋果》一片譴責之聲,但最應該仗義發言的記協卻一直沉默,經常出來月旦政事的記協主席麥燕庭至今不發一言,這令人相當失望。本來,作為一個記者工會,對於有報章的新聞從業員出現如此違反新聞操守的行為,記協理應第一時間走出來譴責。正如會計師、律師、醫生等如出現專業失德,有關專業組織都會出來作出評論,以捍衛專業聲譽一樣。但唯獨是記協一直以來都是熱衷政治多於從業員的專業水平,對《蘋果》過去屢屢失德、造假、抄襲等行為,記協從來沒有發聲也沒有批評。相反,對於《蘋果》記者犯法行徑,麥燕庭卻第一時間走出來批評警方,這究竟是什麼標準?

 其實,只要看看記協的現任執委中,多人都是《蘋果日報》、《壹周刊》的員工,便知道記協何以一直偏袒《蘋果》以至反對派。記協毫不中立,又不重視業界的專業聲譽,與其說記協是記者公會,不如說是《蘋果》公會或反對派的衛星組織,可能更加恰當。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張曉明正本清源 奪回被反對派竊據的話語權 (2013-01-15) (圖)
到底是誰損害香港法治? (2013-01-15)
質疑是否斷章取義 (2013-01-15)
明刀明槍:《蘋果》又造假 記協因何不譴責? (2013-01-15)
牛肉價高企原因剖析 (2013-01-15)
發展專上課程 重視質素保證 (2013-01-15)
每周輿論動向:反對派裡應外合施壓終院 張曉明重申中聯辦職責廣獲好評 (2013-01-14)
包致金政治動員 成新「政治判官」 (2013-01-14)
揚清激濁:新施政報告應發展經濟保民生 (2013-01-14)
習近平解讀中國夢 (2013-01-14)
春風送暖迎新日 政棍營圖欲變天 (2013-01-14)
東張西望:香港可仿效新加坡以強積金供樓 (2013-01-14)
擴大「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 (2013-01-14)
來論:《明報》社評竟成劉慧卿喉舌 何來中立可言? (2013-01-12)
遊行之都不可成為亂港之都 (2013-01-12)
頂天立地:以愛國主義抗衡「港獨」邪風 (2013-01-12)
張曉明講話對香港青年是暮鼓晨鐘 (2013-01-12)
香港自由指數名列前茅值得珍惜 (2013-01-12)
張曉明談話激濁揚清 廣受好評 (2013-01-11) (圖)
龍聲飛揚:「倒梁」三部曲挫敗 聚焦施政報告 (2013-01-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