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東張西望:香港可仿效新加坡以強積金供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14]     我要評論

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近年香港一直與新加坡相比較,從GDP到人均收入,各種各類的政策,不論學者、官員、甚至梁振英在競選特首時,也把香港與新加坡的房屋政策相比較,可見新加坡是目前香港最大競爭對手。

 1970年起經濟迅速發展的香港、新加坡、台灣、韓國四個經濟體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但1990年代後較為少用此稱呼。香港與新加坡一直被外界互相比較,的確新加坡有很多政策及城市規劃很值得香港借鏡,我們來看看有什麼港府能參考一下。新加坡人口密度比香港高,新加坡人口530萬居住在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香港人口700萬,居住在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為什麼新加坡人的居住面積會比香港大?因為香港山多平地少,新加坡則山少平地多。新加坡85%家庭是房屋業主,比率是世界第一,這是由於新加坡政府提供低入息審查,低息貸款的組屋予市民,組屋形式與香港的居屋相似,組屋面積大,售價低,全民負擔得起,組屋並可於五年後於自由市場買賣。目前,新加坡每年約有1.5萬對新人,當中70%購買預購組屋作為第一個房子,其他則通過轉售市場購屋。

 其實房價高企不只香港,近兩年新加坡房價高也是熱門的社會話題。2012年第四季度的二手組屋轉手售價比前一季度增長了2.5%;私宅價格指數2012年全年增長2.8%,雖然低於前一年5.9%的增幅,但仍在上升。政府為了使組屋價格維持在一般人能買得起的水平,大幅增加了組屋供應。政府計劃將2013年的組屋供應量由2萬套調高至2.3萬套。反觀香港,至2015年,估計未來每年只能提供1.2至1.4萬個左右公屋單位,目前申請公屋上樓有近20萬人,嚴重供不應求,而復建居屋也不知何年何月何時再推出?就算落實了興建也非短期內即可推出應市,另外,置安心計劃、港人港地也只是先行先試模式,難以長遠幫助基層市民置業。

 其實新加坡的組屋和私宅分別在兩個互不流通的市場中進行交易。組屋每戶家庭只能擁有一套,可在二手市場轉售,但只有新加坡公民和擁有永久居留權的人才能購買,就如梁振英建議的「港人港地」。而私宅則是較為高端的住宅,目前組屋佔住宅總套數的比例約為76%,私宅約佔24%。新加坡政府也有額外印花稅辣招,以防外國人炒高新加坡樓價。

 新加坡有一項政策很值得港府參考,就是新加坡年輕人若工作了若干年後,兩夫妻可利用兩人積存的強積金用作置業首期,甚至可將日後每月的供款,用來幫助供樓,就算將來兩夫婦到達退休年齡時,樓宇的貸款也應已付清了,老年的居住問題也解決了,甚至讓下一代有個落腳之所;就算其間在自由市場轉售,或可在自由市場中賺取可觀回報用作養老之用,總比放在強積金戶口白白等派息及貶值好。

 香港的樓價如脫韁之馬,不斷上升,新一代青年人,找工作難,收入不高的境況下,要上車置業難上加難,若港府效法新加坡放寬規定,允許將強積金用來置業,這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方法。

相關新聞
每周輿論動向:反對派裡應外合施壓終院 張曉明重申中聯辦職責廣獲好評 (2013-01-14)
包致金政治動員 成新「政治判官」 (2013-01-14)
揚清激濁:新施政報告應發展經濟保民生 (2013-01-14)
習近平解讀中國夢 (2013-01-14)
春風送暖迎新日 政棍營圖欲變天 (2013-01-14)
東張西望:香港可仿效新加坡以強積金供樓 (2013-01-14)
擴大「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 (2013-01-14)
來論:《明報》社評竟成劉慧卿喉舌 何來中立可言? (2013-01-12)
遊行之都不可成為亂港之都 (2013-01-12)
頂天立地:以愛國主義抗衡「港獨」邪風 (2013-01-12)
張曉明講話對香港青年是暮鼓晨鐘 (2013-01-12)
香港自由指數名列前茅值得珍惜 (2013-01-12)
張曉明談話激濁揚清 廣受好評 (2013-01-11) (圖)
龍聲飛揚:「倒梁」三部曲挫敗 聚焦施政報告 (2013-01-11)
明刀明槍:郭榮鏗干預法庭 不尊重基本法 (2013-01-11)
西座內望:長毛耍賴拒付訟費 濫用司法須付代價 (2013-01-11)
政經論衡:警惕政爭氾濫斷送香港 (2013-01-11)
來論:反對派彈劾特首三指控違反事實法理 否決理所當然 (2013-01-10)
志強時評:期待施政報告提出長遠規劃 (2013-01-10)
專業建言:發展民主 須防民粹 (2013-01-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