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每周輿論動向:輿論聚焦施政報告 轉移話題不獲認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28]     我要評論

文平理

 上周輿論繼續聚焦於梁振英首份施政報告,除了「重中之重」房屋政策之外,其他如撥款1億元予區議會開展社區項目、政制發展諮詢、金融發展局等政策都在社會上引起討論。輿論對此有不同解讀,但都認為不少政策都屬於本港「新鮮事物」,需要進一步討論完善,反對派議員對於施政報告的所有政策一概持反對的態度,甚至發動遊行反對施政報告,輿論擔心這種泛政治化的對抗氛圍不利社會理性討論施政報告,妨礙社會凝聚對施政的共識;輿論更擔心反對派「逢梁必反」的路線將嚴重窒礙施政,不利各項經濟民生政策的推行,受害的將是7百萬市民。

金融發展局明確分工 無架床疊屋

 《施政報告》重點之一是設立金融發展局,由史美倫任主席,其他成員包括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和二十位非官方人士。對於有聲音指出何以在金管局之外再成立一個金融發展局,輿論分析金融監管與發展屬於兩個不同範疇,金管局在監管工作上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如果要為業界尋找商機,加強與內地金融合作,則在身份及職能上可能有一定尷尬。而金融發展局作為金融發展諮詢機構,可為政府提供金融業宏觀發展意見,有利香港金融業發展。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期望,金發局作為獨立有遠見非政治化組織,解決現行架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願景的問題。

 對金融發展局這個「新生機構」,社會上也有不同分析解讀。但大多實事求是從職能、作用出發。但有反對派議員卻將金融發展局建議肆意政治化,質疑建議涉及「利益輸送」,又指有太多「中資人士」參與其中,公民黨甚至去信梁振英要暫停有關建議。但輿論反駁指,金融發展局主要涉及開展宏觀長遠的金融業研究,協助香港拓展金融市場和業務,與金管局分工明確無可置疑。有評論亦指出,目前成員中「本地金融精英有12位,擁有內地背景並有豐富的香港工作經驗的成員有5位,外籍人士同樣為5位。這樣委員會的組成結構,不但是恰當的,而且是非常必須的,真正反映出本港作為聯繫內地和海外市場樞紐的角色。」並不存在所謂「利益輸送」等問題。輿論反問,本港金融未來發展端賴與內地融合,內地專才正可提供專業的建議,豈能摒除在外。有評論更指「金融發展局關係本港長遠發展,至關重要,絕不容被政治化干擾。」

反對撥款區議會不利地區發展

 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為18個區議會各預留1億元撥款,以推展當區社區重點項目,進一步發揮區議會職能。輿論認同區議會職能有加強的需要,撥款區議會有助加快各項惠民工程的開展,有輿論更認為對區議會「充權」,不但可提升區議會的地位和功能,更有利本港的政制發展。事實上,區議會過去已多次要求當局擴大權力,這次施政報告正是回應了區議會的訴求,對不同黨派都有正面作用。然而,方案在立法會討論時,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兼黃大仙區議員胡志偉擔心,撥款時不易區分哪些地區設施真正惠民,哪些是「政黨的亮點工程」;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則質疑有關計劃會淪為官方贊助的「蛇齋餅粽」,變成宣傳既得利益者或政治宣傳云云。

 輿論指出區議會擁有一定的財政權及社區發展的主導權,可以較迅速地回應民情。過去區議會建議開展一些小型工程,儘管得到居民的支持及政府部門同意,也要花數年時間才能動工。這些效率已經跟不上市民的需求,撥款區議會並非「蛇齋餅粽」,所有政黨都應該支持。有評論更直指,反對派如果認為區議會實力不如人,擔心「蝕底」,就應該加強地區工作,「與建制派爭一日長短」,而不是「輸打贏要」。

政制不忽略 民生先處理

 對於施政報告以主要的篇幅交待各項民生問題,相對而言有關政制發展的篇幅較少。梁振英提出「在適當時候,就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辦法以及2016年立法會的選舉辦法展開廣泛諮詢,並啟動憲制程序」,被反對派大肆抨擊,認為「反映政府無心推動政改」。然而,輿論卻指出目前社會最關注的房屋、經濟、貧窮等民生問題,政制發展相對較好,而且雙普選的時間表及路線圖已制訂,現在並沒有急切開展諮詢的需求。有評論甚至指出,2007年前任行政長官上任只有10天,就公布《香港政制發展綠皮書》,並指把70%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政改上面,結果忽略了社會經濟發展包括房屋問題。現在梁振英「民生為重」的施政理念符合主流民意。有輿論指反對派借題發揮,不過為挑起政改爭議,打擊特區政府威信。

反施政報告遊行慘淡收場

 施政報告發表之後,反對派隨即指未有履行多個競選承諾,不但在立法會上肆意抨擊,更於周日發起遊行反對施政報告,這也是反對派一個月內第二次反政府遊行。有輿論對此不表認同,認為施政報告描繪了新政府未來施政大綱,涉及方方面面,社會應認真討論,並且積極向當局建言獻策,而非一刀切抹黑,「逢梁必反」,甚至發動激烈的對抗轉移社會焦點。最終,「民陣」遊行慘淡收場,只有約1千人參與,反應遠遜預期,輿論指反映市民基本上認同施政報告的方向,希望給予梁振英政府時間落實施政,對於反對派肆意政治化的行為不表認同。

相關新聞
每周輿論動向:輿論聚焦施政報告 轉移話題不獲認同 (2013-01-28)
有腐必反有貪必肅 中央反腐決心堅定 (2013-01-28)
維護警權就是維護本港治安 (2013-01-28)
統籌長遠土地供應值得支持 (2013-01-28)
台灣何苦反對洪國在大陸設貿易辦? (2013-01-28)
雪泥鴻爪:性格的力量 (2013-01-28)
正視長工時、無償加班文化 (2013-01-26)
管見集:爭取遊客兼要做好疏導減少矛盾 (2013-01-26)
設立委員會逐步兌現承諾 (2013-01-26)
鍾庭耀「全民投票」是假科學 (2013-01-26)
「鞏固成果優化教育」讀後感 (2013-01-26)
房屋政策處兩難 沉著應對忌飄忽 (2013-01-25) (圖)
用堵截與疏導兩手遏制自由行水貨行為 (2013-01-25)
明刀明槍:郭榮鏗如此水平竟可擔任法律界議員? (2013-01-25)
止戈為武:四總部副職首長配備傳遞重要信息 (2013-01-25)
西方走廊:安倍必須「勒馬」否則下場可悲 (2013-01-25)
來論:鍾庭耀為何又搞所謂「全民投票」? (2013-01-24)
西座內望:反對派連造福地區都要反對? (2013-01-24)
西方利用國際傳媒左右金融市場 (2013-01-24)
長毛「吟詩」 自暴其蠢 (2013-01-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