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培養字詞推敲的能力,既可應付考試,亦可幫助對文章的理解。 資料圖片
中 除上周提及的段旨分析這種題型考生表現稍遜外,仍有一類有關文中字詞比較推敲的題型,對考生而言亦頗為困惱,是次會集中向各位介紹。
字意出發 留意行文
就2010年,有關字詞推敲的題目有2題,分別是第十題及第十二題,佔分共9分之多。先談第十二題,題目是這樣問的,在第一段中,作者用「膚面的」這個詞來比喻其中一種自嘲,有人認為如果可把此詞改為「表面的」更恰當、傳神,但有人不同意。考察學生對這個改動的看法。該題為3分。
現把有關的考材,張中行《自嘲》第一段節錄出來:
「自嘲可以有二解。一種膚面的,字典式的釋義,是跟自己開個小玩笑。一種入骨的,是以大智慧觀照世間,冤親平等,也就看到並表明自己的可憐可笑。」
要回答這個題目,考生先要弄清究竟「膚」跟「表」在字義中有甚麼分別。若從廣義來說,兩字都可泛指外表,驟看之下沒甚麼分別。然而從狹義來說,「膚」的解釋有指向性,是包裹肉體的表皮;而「表」,根據說文解字所言,乃從毛,從衣。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的本義是外衣,外衣跟皮膚當然有分別。故此,考生可先朝著字義這個方向去想,用「膚面」會否比「表面」更生動貼切地呈現「跟自己開個小玩笑」確實是「自嘲」的膚淺定義?這樣,用膚面會否更恰當?
另一方面,考生亦應留意文章的行文結構。不難發現,作者於下文便以「入骨的」帶出自嘲更深入的定義,「入骨」與前文的「膚面」正正是相對應的,兩者均是身體的一部分。若考生能就以上兩方面作分析,答案可謂備矣。
當然,考評局對考生多採寬鬆開放的態度,並非硬性規定考生答「膚面」比「表面」更恰當,只要考生能就兩者作出合理的比較,言之成理均可接受。若撇除字義上的分析,「表面」比「膚面」來得恰當的,主要是前者較常用,「膚面」始終是作者自創之新詞,較為少用,不利讀者對文章的理解。
分析不同 作出判斷
再說第十題。題目是這樣問的,下段引文摘自《世說新語》,有人認為阮咸所為是「諷刺」,亦有人認為他的所為是「自嘲」。考察學生據《自嘲》一文對「諷刺」和「自嘲」的分析來判斷阮咸所為是「諷刺」抑或是「自嘲」。該題為6分。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杆挂大布犢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相信考生都猜到這個題目必定是一個「死穴」,因為題目要處理的地方有3點。先要歸納文中所分析有關「諷刺」與「自嘲」的不同之處,然後要讀懂題目引用的文言故事。最後要把故事內容消化,判斷究竟合乎文中「諷刺」還是「自嘲」的概念。在此,先不談如何讀懂以上文言的方法,乃於不久將來會談及,現假設考生都明白故事內容,那麼當論為何者呢?自嘲即是自我嘲諷的意思,文章對自嘲的解讀亦然,是自己對自身的缺點作出嘲諷,對象不是別人,只是自己。相反,諷刺的對象是他人,例如一般我們常聽到有些諷刺時弊的流行曲、諷刺社會黑暗的文章;又如古代常有諷刺不公現象、君主暴虐的詩歌等,可見諷刺是對某人某事的缺點、問題的披露。
若就此而言,故事中的主角阮咸對於別人奇怪自己的做法,只是以一句「未能免俗,聊復爾耳!」回應,意謂自己未能擺脫7月7日曬衣這個風俗習慣,且他把自己的「犢鼻褌」(編者按:一種有襠的短褲,其形似犢鼻。)掛出來,與富人的錦繡羅衣一比之下相形見絀,此舉實有自嘲之嫌。況且,文中亦未見阮咸對富人作出嘲諷,故不應視之為諷刺。
其實培養字詞推敲的能力,不僅為了應付考試,亦可幫助對文章的理解。考生平日閱讀文章時,不妨深究當中某些字詞的運用,相信裨益不淺。 ■吳一敏 資深中文科教師
作者簡介:福建中學(小西灣)中文科主任,曾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及優秀教師等獎項。
團隊簡介:福建中學(小西灣)是全港唯一一所在中文科採用完善自編教材的學校。整套教材由初中至高中一共10冊,並配以寫作及口語課本,是一套高度切合學生需要的教材。該校中文科教師師資優良,多位老師獲獎,更獲邀至兩岸等地作分享交流;學生於中文科的成績更錄得連續數年9級增值。
逢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