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金聖歎眼中,宋江不再是一個忠孝兩全的好漢,而是一個虛偽狡詐的偽君子。 資料圖片
文學批評常常被認為是文學創作的附庸,缺少獨立的創造性。朱自清在〈詩文評的發展〉就分析過這種看法:「有許多人以為詩文貴在創作,評者往往不是作手,所評無非廢話,至多也只是閒話。」中國的文學批評,自《文心雕龍》和《詩品》以後,系統成書的很少,材料零碎,常常不被重視,不過,那些分散在選本、詩話和文集裡的評點,其實亦有其獨特的個性和創造。
評論圈點 精解細讀
評點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形式之一。「評」,就是評論,但不是另撰專文闡述見解,而是在書眉和字行之間做簡短的眉批、旁批和夾批,又或於卷首文首作總評和說明讀法;而「點」,就是圈點,用筆在句子旁邊劃小圓圈,以標出重點或佳句。據考證,評點始自南宋,起初僅為實用,以應付科舉的需要。考生研習經典作品學做文章,極需精細解讀和品評,而評點本就正好作為「作文教科書」,分析文章的內容、結構和技法,指點作文門徑。到了明代,李贄兩部關於《水滸傳》評點本於文人之間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評點小說的風氣逐漸興盛,成為文人藉以言志和顯示才情的媒介。而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應數金聖歎對《水滸傳》的評點。
金聖歎:肯定梁山英雄讚美崔張二人
金聖歎是明末人,為人狂放不羈,能文善詩,清人入關後絕意仕進,以讀書為樂。他把《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和《西廂》稱為《六才子書》,擬逐一批注,但因不幸遇害,只能完成後兩種。
金聖歎的評點見解新穎獨到,衛道之士認為《水滸》誨盜,《西廂》誨淫,他卻反其道而行,肯定梁山英雄的反抗,並讚美崔張二人對傳統禮教的叛逆。在思想之外,金氏也對藝術手法,特別是人物塑造有精闢的分析。他指出《水滸》成功的關鍵是能塑造出獨特而複雜的人物個性,「《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同樣寫粗魯,魯智深、史進、李逵、武松、阮小二、焦挺都能寫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他又特別注意語言運用,強調「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
有趣的是,金聖歎對《水滸》的評點是極端個人化的。他不贊成招安,又十分討厭宋江,認定宋江的所作所為全是假仁假義。為貫徹自己的想法,他把原來的容與堂刻本《水滸》刪改成七十回本,並針對宋江作了大量的「訂正」和「改寫」。這些改寫配合金氏的批語,使宋江從一個忠孝兩全、重義輕財的好漢,變成了虛偽狡詐的偽君子。在現代人眼裡,這種「不尊重原著」做法幾乎是難以想像的,不過,如果考慮到在當代影視作品的故事新編裡,梁祝可以上山學武,奸人堅可以是忍辱負重的臥底,金聖歎的「創作」其實又有甚麼大不了呢?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講師 郭詩詠
Email:cie@hkbu.edu.hk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