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每年財政預算案公佈後,社會上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批評聲音。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預算案不可能滿足各種各樣的要求。更何況,部分批評聲音是來自理財理念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完全不一樣的人,那更是正常不過。今年,曾司長很直接地說,他會將「保守」的批評視為讚美。換言之,這是理財理念不同導致的結果。
曾俊華連續數年,在財政盈餘巨大的情況之下,分派一下一次過的紓困措施,惠及各種層面的人。但是,仍然有許多人,特別是社工福利界的人認為應該把這些一次過的派糖恒常化,即不再是一次過的派發,而是列入政府的經常性開支,應該大幅增加經常性的福利開支,應該經常性地減稅……
我不贊成將一次過的派糖變成恒常性的開支。這是危險的。經濟有盛衰周期,政府的收入也一樣有時多有時少。一旦我們把目前在財政盈餘充足的條件下分派的一次過的錢變成恒常性開支,當經濟衰退時,何來餘錢派發?那時候勢必產生赤字。人的慾望無窮,福利開支的要求會因民粹主義的興起而不斷加重,遲早會花光政府的儲備。看看西方國家目前的困境就能明白。
今年,曾司長刻意削減一部分一次過派糖的金額,退稅由1.2萬元減至1萬元,每人6千元的分派停止了……我估計,這是他刻意向市民發出一個訊號:別把過去一次過的分糖行為恒常化,過去年年派糖不表示今後也會如此。因此,今年決定分少一些,特別是中產階層所分到的「糖」,今年是明顯的少了。這也導致不少中產者批評曾司長不了解中產的苦況。曾司長一句「我也是中產」的回答更引來公眾的攻擊。這是不正確的。眾所周知,中產的定義是很廣的,月入1萬與月入50萬都可以自稱中產。總之,不是窮人,不是富豪就是中產。曾司長目前享有高薪,住山頂大屋,但是,屋子不是他的,高薪在離職後也沒有了,遠遠稱不上是富豪,不是富豪自然是中產。
目前,香港政府財政盈餘多,人人想分錢,卻沒有人考慮到,香港稅基狹窄的長遠問題,一旦經濟衰退,稅基狹窄的香港必然會面對赤字。我們是不是等到赤字問題嚴重了,才研究擴大稅基的可能性?十年前,當時的特區政府面對赤字,提出消費稅等不同的概念,人人都反對。在經濟差的時候提出新稅是政治自殺,為甚麼不趁目前經濟條件好,研究研究稅制的改變?可以重新考慮以消費稅取代部分的薪俸稅、利得稅,這是提高香港長遠競爭力的方法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