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松 資深教育工作者
十一屆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工作報告談及港澳工作時,特別表示「支持港澳委員向港澳青少年介紹國情和組織他們赴內地學習實踐」。這番說話即時引起本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各界人士紛紛表態,成為各媒體報道的要點。
港區政協委員樂於推動這些活動。去年初他們曾應邀到一些學校講述國情,受到師生們的歡迎。今年再接再厲,當會有更大的吸引力。這一年,我們的祖國在內政、外交方面均有進展,特別是「十八大」之後,更展示了不少新氣象。青少年對國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應該有所認識。學校安排介紹國情的講座,正合時宜。由於政協委員見識較為廣博,他們出席全國性會議,對國家有較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讓他們講國情,也是恰當的。
至於青少年赴內地參觀訪問,同樣是他們認識國家的好形式,不但政協委員支持,學校和青年社團亦應熱心推動。這種活動推行多年,一直沒有間斷,乃因效果良好。青少年藉此能親身體驗國家的風土人情,又可直接了解國家的現狀和走勢,並通過交流加深香港與內地的青少年的相互了解。「百聞不如一見」,大家對此是深有體會的。參加過這種活動的學生,大都覺得有所收穫,因此值得提倡。還要進一步擴展,讓更多學生參與,成為一種風氣,當能衝破種種障礙,開闢國民教育的新局面。
推行上述的活動,需要勇氣和決心。不久前出現了「國教風波」,反國教之聲,一時甚囂塵上,形成一種政治壓力。「國民教育家長關注小組」要扮演「監察國教」的角色,實際上鼓動家長對學校施加壓力。須知香港學生到內地參觀訪問,從來是自願的,學校不應該也不可能強迫學生參加。組織這種活動,旨在認識國情,而非煽情,其透明度很高,相信師生和家長會樂見其成。
中央對香港推行國教一向關注。早在五年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明確提出香港應推行國教,促進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今年一月,全國人大副秘書長喬曉陽在深圳會晤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時,表明關注國教的推行,希望香港青年加強對國情的認識,而今賈主席再一次重提這個問題,足見中央對它的重視。不難預料,在中央的關注和支持下,只要香港社會各有關方面消除顧慮,排除障礙,按照香港的特點,以多種方式、方法主動推行國教,一定能夠克服困難,扭轉逆勢,並有所創新。香港特區政府尤應加大力度,承擔責任,市民對此寄予厚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