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松
國民教育涵蓋面廣,認識國情,只是其一,此外還包括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等方面。國教形式亦多種多樣,國教成科只是其一,即使不採取這種形式,還有許多辦法推行,例如弘揚中華文化和優良道德傳統,就是另一種重要的形式。
香港回歸後,初期特區政府積極推行母語教學,並明確指出,推行國民教育是學校的責任。可是好景不常,幾年前,政府來一個「教學語言微調」,頓使母語教學「靠邊站」。去年,國教成科的計劃又因反國教者興風作浪而告吹,這都削弱了中文教育。中文不受重視,學生在學校接觸中國文化只限於學習中國語文科和非必修的中史科,顯然不足。政府必須設法彌補這個缺陷,特別在弘揚中華文化方面,要有所建樹。
最近,公民教育委員會透露,於今年十一月開始,通過電視推廣「忠、孝、誠、信、禮、義、廉、恥」新八德,這有助於市民(特別是青少年)認識中國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無疑是國民教育的一種方式,我們應該支持。
教協理事張銳輝卻有異議,他認為「公民教育基本上教導學生認識公民社會中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普世價值,例如民主、人權、法治等。公民教育委員會推行新八德的決定,使公民教育狹隘化」。這種觀點似是而非,將公民教育與國民教育、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完全割裂,實際上要排擠中國文化,阻礙國民教育的推廣。
且看近年香港的社會風氣,不禁令人震驚,從「五區公投」到立法會拉布的胡鬧,從「反國教」到公然宣揚「港獨」的離譜,直到現在有人策動「佔領中環」的「公民抗命」,這些人士都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旗號,藉此迷惑和煽動民眾,對抗中央和特區政府。出於抗中亂港的政治需要,他們把西方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拔高而為「普世價值」,更加以極端化和絕對化,企圖使人像宗教信仰般崇拜他們的那一套東西。公民教育若只局限於宣揚他們所稱的「普世價值」,會有怎麼樣的後果?
隨著中國的崛起,中華文化在世界迅速傳播,孔子學院遍佈世界各大洲。學習中文,認識中國歷史和文化已成國際潮流,連美國許多小學也開設了中文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日益為世人所賞識。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區,又是國際性的都市,更應對此有更深刻的體會,在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西文化融合方面有所作為。有人偏要拉後腿,甚至逢中必反,不以為恥,卻以為榮。頭腦發昏了,莫非病入膏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