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激進危害社會,在歷史和現實中例子很多。法國大革命的激進主義,導致了雅各賓派的恐怖獨裁專政。2011年發生的「倫敦大騷亂」和「佔領華爾街」,嚴重影響英美營商環境和倫敦、紐約的國際金融中心形象,造成嚴重騷亂和損失。前車之覆,豈可重蹈?策動「佔領中環」的人,必須考慮行動的嚴重後果。對2017年特首普選,儘管社會意見分歧,但妥協方為正道。特首普選須遵《基本法》和人大決定,對抗中央的人不能當特首是不可逾越的底線。這不只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也是為了維護香港利益,維護廣大港人和投資者的根本利益。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日前提出接受提名委員會的普選行政長官方案,不過在反對派群起批評下,他旋即舉行「轉軚」記者會,明顯是向反對派內部壓力讓步。其後他出席港台節目時,被問到以他在「民主派」中的地位都要在提出方案後撤回,會否令「民主派」內其他人都不敢再提類似方案時,李柱銘同意說,經過這事後,「泛民」內無人敢再提較為妥協的方案。這種情況下,落實特首普選的前景堪憂。
理性方案「一出嚟就會俾人打死」
正如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指出,激進勢力在反對派中抬頭,進佔了主流地位,溫和反對派站不穩,現在更可謂「見光死」,「一出嚟就會俾人打死」,看不出有溫和反對派走出來理性討論的可能性。實際上,目前激進勢力已成為反對派主流,這表現在反對派對特首普選「全面出擊」,雖然策略不同,但目的都是要阻遏和扼殺香港的普選進程。李柱銘在激進勢力壓力下收回方案,顯示即使是像他那樣在反對派陣營中的大佬,一旦有理性表現,其方案「一出嚟就會俾人打死」。
這次事件顯示反對派的整體激進,比起2005年集體捆綁否決政改方案顯得更嚴重。2005年政改方案被反對派捆綁否決,當時主流民意、學者和大部分傳媒,都批評反對派拒絕妥協令政制原地踏步。當時許多學者打破沉默,仗義執言,批評反對派阻遏民主發展。例如當時有學者指出,倘通過政改方案,便會是自1984年至今中央政府首次與「民主派」能夠達成共識,故「民主派」否決政改方案令社會感到十分失望。但是,這次對李柱銘的建議,反對派就「集體反彈」,甚至包括一些「泛民」學者也批評李柱銘。
妥協是政治的靈魂
政治光譜(Political Spectrum)是一種通過把它們放置在一個或更多的幾何坐標(geometric axes)上,以對比或形象化不同政治立場的方式。在現代西方國家,政治光譜通常以左—右的界線來加以描述。香港政治光譜中的民進黨式政團,包括社民連、「人民力量」、工黨等,公民黨雖然曾經用溫和形象示人,但也是香港政治光譜中的激進反對派。在2012年政改方案一役,民主黨勇於溝通與妥協,在政治光譜上擺出更廣陣勢,顯示出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民主黨在去年立法會選舉以來,與激進反對派鬥激「反國教」、「反洗腦」、「反赤化」、「齊抗共」。民主黨中央委員會早前還通過決議,表明若政府提出的2017年特首選舉方案不是真普選,該黨將會參與「佔領中環」行動。
這次李柱銘在反對派陣營群起而攻之下收回特首普選方案,進一步顯示反對派陣營的光譜已經趨於單一化和激進化,這嚴重衝擊香港政治生態的多元與平衡,對社會當然不是好事。激進勢力在反對派中抬頭,溫和反對派站不穩,反對派與建制派就沒有妥協餘地了。劍橋大學歷史學教授阿克頓(Lord Acton,1834—1902)說:「妥協是政治的靈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話。」民主政治的字典裡,寬容、妥協、合作都是關鍵詞。民主優越性正是在於它能平衡與調和各方的觀點與利益,找出大家能夠共存的中間地帶,通過妥協來化解衝突。
香港普選要以《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為基礎
香港的普選問題,要以《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為基礎。未來兩個普選辦法既要體現選舉的普及和平等,也要充分考慮符合香港特區的法律地位,與行政主導的政治體制相適應,兼顧香港社會各階層利益,以及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已經鋪設香港走向普選的「五步曲」。反對派若堅持激進對抗,本身就包含著暴力與強制的傾向。「佔領中環」打著爭取真普選的幌子,但沒有法治作為軌道的民主,容易流於暴民政治,而「佔領中環」就蘊含了不妥協的暴力與強制的傾向。
激進危害社會,妥協方為正道。反對派整體激進化,以為靠激進對抗可以逼中央從底線上讓步,但這是打錯算盤。特首普選須遵《基本法》和人大決定,對抗中央的人不能當特首是不可逾越的底線。這不只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也是為了維護香港利益,維護廣大香港同胞和投資者的根本利益。反對派無人再敢提妥協方案,或令普選落空。若反對派堅持對抗不妥協,必須承擔特首普選被扼殺、政制原地踏步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