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賢 立法會議員
禁止在香港拖網捕魚的措施(下稱︰禁拖)已生效兩個多月。受「禁拖」影響人士是否能得到合理賠償當然仍是必須密切關注的事情。可是,受「禁拖」影響人士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仍然離不開未來生計。而對漁民而言,他們其中一個可行的轉型方向就是海魚養殖業。
政府亦早察覺到海魚養殖是應付「禁拖」轉型的一大方向,所以早在2012年中便提出檢討停發海魚養殖牌照的政策。雖然政府做足功課,以港大的「WATERMAN」系統對現時26個養殖區的可承載力作出評估,以便作為重發海魚養殖牌照的籌碼,但當政府躊躇滿志地以為發牌計劃必定順利,卻遇到養魚業界的重大阻力。
阻力源於憂慮,養魚業界之所以會有反對聲音,主要是認為增發牌照將會導致新競爭者的出現,繼而產生一連串的問題;養魚業界也擔心政府容許新牌照者能從事魚排休閒垂釣,雖然魚排休閒垂釣是香港漁業的一大發展方向,但由於垂釣者的聲浪、垂釣時所使用的科學魚餌、製造的垃圾也有可能影響到附近魚排的水質和環境。由此可見,反對聲音實在不無道理。
話雖如此,由於適度發展海魚養殖業始終是較能平衡漁業發展和海洋環境的方向,故問題並非在於重發牌照的決定,而是如何釋除養魚業界的疑慮、減少他們的損失之餘,讓養魚業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因此,政府應該在綜合業界意見之後以合適的先導計劃作為重發牌照的試溫計;並在先導計劃推出後盡快檢討,以決定應在仍有承載力的養魚區發放新牌?另覓新的魚類養殖區?還是取消發牌的打算?另外,還需理順發牌的準則,以平衡受禁拖影響的漁民、現有養魚戶以及有意成為養魚戶的人士。例如︰應考慮政策會否有助受禁拖影響漁民重拾生計;或是會否讓在仍有承載能力的養魚區中已擁有魚排的養魚戶增設牌照,增加養殖空間;或如何輪候牌照,也是應該處理好的問題;最重要是繼續持續優化我們香港養魚業的營業環境、技術和開拓更多銷售市場,讓我們的業界能持續發展,亦讓市民能享用到優質的海產,形成各界取得共贏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