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廿四味:「佔領中環」要成為港版「波羅的海人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13]     我要評論

卓 偉

 「佔領中環」核心成員陳玉峰早前發表了一篇文章,記述她去年8月到愛沙尼亞旅遊,在郵輪上與兩位愛沙尼亞婆婆的對話,她表示到愛沙尼亞的原因,是要看看波羅的海人鏈,「想看看另一個中國,可能是怎樣的」。這篇文章受到李怡高度評價,他在昨日《蘋果日報》社論中,更將「波羅的海人鏈」與「佔領中環」相提並論,指「比波羅的海人鏈規模小得多的和平佔中行動,大多數香港人還無動於衷」;最後還呼籲「讓我們回望波羅的海人鏈吧,它帶來的改變畢竟已經發生」。陳玉峰的文章和李怡的社論其實都指向一個重點:就是將「佔中」當作港版「波羅的海人鏈」,目的是要把香港變成獨立政治實體,甚至令中國重蹈蘇聯解體的覆轍。

 波羅的海人鏈,又稱波羅的海之路,是1989年8月23日發生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一次獨立政治運動,估計有100萬至200萬人參與這場運動,他們手牽手組成一條長度超過600公里的人鏈,穿過波羅的海三國,行動目的是引起國際社會關注,藉此推翻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脫離蘇聯獨立。在行動發生後,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什和西德總理科爾隨即向蘇聯施壓,甚至表示不排除出兵介入,最終戈爾巴喬夫立場軟化,三國相繼獨立,並掀開了蘇聯四分五裂的序幕。自此之後,波羅的海人鏈就成為了獨立運動的象徵,「佔中」核心人士及反對派喉舌對此推崇備至,弦外之音已是清楚不過。

 固然,香港的情況不能與當年波羅的海三國簡單類比,但不能忽視的是,現時的「佔領中環」與當年波羅的海人鏈確實有太多類同之處:都是打著愛與和平旗號;都是由所謂獨立人士、學者為發起人,而一眾反對派政客只在後面支援;都有明顯的外國勢力介入;甚至在操作上,波羅的海人鏈是三國參與者共同手牽手製造轟動效應,而「佔領中環」則是一萬人圍坐中環,令本港金融中心癱瘓,以吸引外國關注,向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施壓。兩個行動相似至此,說明「佔中」就是波羅的海人鏈的變種版。

 事實上,波羅的海三國獨立運動成功,令外國勢力極為鼓舞,也逐漸調整了以往明刀明槍式介入他國內政、甚至公然採取軍事政變等手法,改為資助各種民間的反政府運動,通過中情局及眾多民主基金會向各國的反對派政黨及團體提供金援,以民間的政治運動達到改朝換代、扶立親美政權目的,這個策略在較早前的茉莉花革命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在香港的「佔中」,正是外國勢力針對2017年普選發動的一場奪權行動。

 而且,他們這次目標更大,不單要將香港變成獨立政治實體,更「想看看另一個中國,可能是怎樣的」。在這些「佔中」人士心中,已經將中央政府視作蘇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就是波羅的海三國,他們要通過大規模政治行動,迫使中央接納其政改方案,通過普選讓外國代理人上台執政,繼而將香港變成反華的橋頭堡,最終令中國變天。這說明「佔中」行動並不簡單,社會各界必須高度警惕。

相關新聞
來論:美國召開聽證會向反對派發出奪權「進攻號」 (2013-06-13)
「本土意識」蛻變「分離意識」令人擔憂 (2013-06-13) (圖)
廿四味:「佔領中環」要成為港版「波羅的海人鏈」? (2013-06-13)
政經人語:選校長不問政治反遭「政治打壓」 (2013-06-13)
「佔領中環」妨礙普選 依法辦事尋求共識 (2013-06-13)
揚清激濁:香港莫錯失國家新一輪改革機遇 (2013-06-13)
港競爭力跌 宜早急自強 (2013-06-13)
「佔中」發起人入校值得商榷 (2013-06-13)
西方走廊:韓國民眾極度不滿「太上皇」 (2013-06-13)
由「佔領中環」論「守法精神」 (2013-06-12)
東張西望:敲響經濟警鐘 善用CEPA果實 (2013-06-12)
雪泥鴻爪:提防日本軍國主義復活 (2013-06-12)
管見集:《蘋果》為亂港捏造「彭博拒會梁振英」謠言 (2013-06-12)
何時還我們中史科? (2013-06-12)
特首表明維護法治決心 再顯「佔中」危害極大 (2013-06-11) (圖)
來論:「佔中」商討日暴露反對派的奪權部署和路線圖 (2013-06-11)
廿四味:余若薇自揭「佔領中環」的本質 (2013-06-11)
指點江山:警惕「佔中」與「港獨」同流合污 (2013-06-11)
梁振英訪美謠言亂飛說明什麼? (2013-06-11)
管見集:「佔中」者說「佔中」不違法是自欺欺人 (2013-06-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