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寧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
反對維港以外填海的主要理據之一是保護中華白海豚。特區政府應與廣東省政府加強合作,共同保護中華白海豚時常出現的珠三角河口的水質。
近日筆者參加有關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的公眾論壇。其中一批發言的年輕人,以短劇的方式表達保護中華白海豚的訊息,讓參與者留下深刻印象。
有指中華白海豚早於17世紀便在香港水域出現。據估計,在香港水域和珠三角河口棲息的中華白海豚約有2,500條。不少市民在餘閒時會追尋中華白海豚的蹤影。
現時政府考慮進行填海的位置如龍鼓灘、小蠔灣、欣澳等皆為香港西部水域,較接近中華白海豚的出沒地點。填海難免產生一定的海水、聲音等污染,有指會威脅中華白海豚在香港的生存空間。就此,政府應考慮在填海造地,滿足住屋、改善居住質素以及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讓中華白海豚在理想的環境下生活下去。
當日有參與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的公眾論壇的人士便指出,中華白海豚懂得尋覓居所。若然牠們發現香港水域不適合其活動,便會遷離香港。雖然這種講法無助解決問題,但是卻帶出一個需要思考的方向,就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應如何加強合作,保護珠三角河口的水質,為中華白海豚打造更佳的生活環境。
現時粵港設有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組。近年它的其中一個工作方向是推進《珠江河口區域水質管理合作規劃前期研究》的工作。該研究於2010年2月展開,為期3年。研究的目的是評估珠三角河口的水質狀況,分析河口水域在不同水質目標下的納污能力。按照時間表,該研究即將完成。若然兩地能根據有關研究,在日後對水質管理達成共識,訂下工作目標,例如為中華白海豚提供重點居住水域,並密切監控重點及其附近水域的水質,這將為中華白海豚提供更佳的生活環境。
但是必須指出,粵港兩地的環保合作應有更廣闊、更深入的討論。以該小組針對主要空氣污染物減排工作為例,兩地政府都各自訂下目標,積極減排,但是雙方在訂下的目標、進度、跟進工作等方面,其實可以有更大的討論空間,官員、學者、專家等之間能有更多的交流。當然,有關工作可能需要中央政府進一步協調,這也是「一國兩制」下的重大課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