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長江 立法會議員
目前香港因應國際環境而擁有的契機,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機不可失,我們應該好好把握,積極拓展香港成為亞洲的資產管理及投資中心。
今年5月底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連續3年在資產管理方面,位列第3,僅次於倫敦及紐約,比新加坡稍為佔先。隨著全球經濟重心東移,亞洲成為全球財富增長最迅速的地區之一,自從2011年,亞太區百萬富翁數量首次超越歐洲。2012年香港與新加坡吸引的離岸資產增加約20%,2012年日本以外亞洲地區的財富增長高達14%,預期到2017年將會超越北美地區,屆時以綜合財富而言,中國亦會成為全球第二富裕國家。加拿大皇家銀行最近也作出預期,亞太區明年將超越北美,財富增長每年達9.8%,中國增長14.3%。
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機不可失
香港得天獨厚,不單是亞洲的航運樞紐,更位處於中國的南大門,中國大陸金融市場積極邁向自由化及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的過程中,我們不但受惠於國家的金融改革,更加得到國家的政策支持,除了2011年的「挺港36條」,同年國家頒布的「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特別是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亦提出在「十二五」規劃完結前,內地服務業對香港全面開放。
歲月蹉跎,落實「十二五」規劃尚有兩年,但至今在落實發展香港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一切剛剛起步,連「十三五」規劃經已開展了,香港要待何時才會認認真真地把握機遇、急起直追?抑或又要平白錯過政策機遇,任由它擦身而過?將香港昔日的光輝歲月變為明日黃花?
香港金融業界爭取多年,特區政府終於有所作為,締造有利資產管理業發展的環境,包括將《2012年稅務及印花稅(另類債券計劃)(修訂)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開始籌建伊斯蘭金融平台,亦開始對有80年歷史、陳舊和不合時宜的《信託條例》進行修訂。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離岸基金享有利得稅的豁免,亦有助推動香港資產管理業的發展。
必須盡快做好配套政策
這些措施雖然姍姍來遲,但都會增強本地資產管理業的競爭力,只要政府、社會和業界下定決心,我們仍然有力一爭。不過,整體政策配套仍然缺乏通盤而周詳的考慮和一套貫徹的推展計劃,政府必須能盡快謀定良策,提供一系列務實可行的方案措施。
香港要發展成為亞洲區的資產管理及投資中心,任重而道遠。首先我們要正視資產管理業務人才短缺的問題,目前,負責分析、研究及資產投資的從業員佔整體資產管理業人手不足10%,其餘有70%基本上是負責基金銷售及推廣工作。當局必須和業界攜手合作,吸納和培訓更多財經分析師和基金經理,成為一支全面、專業而穩健的財金團隊,善於客觀分析各類數據,即時監察全球及地方經濟周期及趨勢、洞悉先機,預見不同投資產品的潛在風險,採用審慎投資策略,適時調整資產分配率,減少系統性風險,令香港管理的資產更多元化,同時穩步增值。政府亦必須作出政策配合,例如提高效率,建立簡化和跨部門審批程序,方便基金在港成立,並加強稅務方面的誘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香港雷曼迷債事件的處理手法,我認為是一個反面教材,要知道重建國際資產投資管理持份者對香港的信心和信任,殊非易事,而且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
香港已經建立而有所作為的產業已所餘無幾,在此亦寄語欲「佔領中環」的人士,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這個金漆招牌,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建立,得來不易,雖然我們目前不能把這招牌打擦得更光更亮,但亦不能隨便將它破壞,更不能讓周邊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額手稱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