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積極廣納英才 不可固步自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21]     我要評論

教育局

 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廣納四方人才是我們能從小漁港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站在培養專業人才的最前線,必須有長遠目光和國際視野,透過支持本地高等院校引進優秀的專上學生、研究人才和項目,鞏固香港的學術和科研實力,惠及整體社會。

 根據現行政策,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副學位、學士學位和研究院修課課程的非本地學生人數上限為20%,其中4%可在資助學額以內取錄,而16%須在資助學額以外取錄,學費不受公帑資助,可見非本地學生對本地學生入讀資助學位的機會影響輕微。

 就教資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而言,為吸納世界各地優秀的人才,提高香港研究工作的質素,教資會資助院校錄取研究生的原則是以學業成績和研究能力為基礎,擇優而取,並非考慮學生的來源地。事實上,現時本地學生入讀研究課程的機會遠比非本地生為高。在2012/13學年,非本地生報讀教資會資助研究課程只有約10%獲取錄,而本地學生則約有25%獲院校取錄,成功率幾近兩倍。在2012/13學年,研究院研究課程的學生人數上限為7,833人,但實際學生人數則為6,773人,原則上仍有空缺。換言之,如有傑出的本地學生申請入讀研究院研究課程,教資會資助院校仍有空間,擇優取錄。絕大部分修課式碩士課程,均以自資形式開辦,學生自費就讀,並無涉及公帑資助。加上大部分課程是因應市場需求開辦,供應較具彈性,因此並不影響港人入讀機會。

 本地教資會資助院校擁有高度的學術自主,與錄取研究生一樣,院校的聘任政策是以學術成就和研究成績為甄選基礎,擇優而取,並非考慮教學和研究人員的來源地。很多內地和海外教員無論原籍何處,他們來港任教前均在全球各地的優秀院校就讀、任教或研究,為香港帶來國際上最新的學術的思想和研究資源,是提升本地學術水平的其中一個主要力量。

 為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政府在2008年推出「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吸引優秀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後留港發展,可以為香港注入較年輕的人才。事實上,亞洲區內其他先進經濟體系均以優厚條件吸引海外人才,提高該地專業界別的國際化比例,以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挑戰。

 在高等教育範疇,人才的價值在於其學術成就和研究成績,與國籍、種族等無關。優秀學術人才的背景一般十分國際化,例如在內地完成學士學位,再到海外頂尖學府完成研究院課程和到不同院校進行研究和任教,最後再到香港的大學任教。假如只聚焦於他們的國籍或種族,忽視他們的國際化履歷和經驗,香港只會固步自封,競爭力將會被其他積極吸引國際人才的國家/地區追上。

相關新聞
「信心為零」的鍾記民調是「佔中」心理戰 (2013-06-21)
廿四味:功能組別豈能輕言廢除? (2013-06-21)
解惑篇:比例代表制可檢討 功能組別不可取消 (2013-06-21)
無視美國監控 反對派出賣港人利益 (2013-06-21)
勿讓「佔中」損港金融中心地位 (2013-06-21)
積極廣納英才 不可固步自封 (2013-06-21)
東張西望:中國巧用核威懾是應有之義 (2013-06-21)
來論:公民黨民主黨迴避批評美國 究竟代表誰的利益? (2013-06-20)
廿四味:《蘋果》竟視回歸為「喪事」 白色恐怖嚇得了港人? (2013-06-20)
志強時評:面對網絡戰威脅 中國應加強網絡防禦能力 (2013-06-20)
引渡斯諾登不符國際慣例 (2013-06-20)
涂謹申圖轉移斯諾登事件視線 (2013-06-20)
大嶼山應首重展覽旅遊業 (2013-06-20)
雪泥鴻爪:齊來愛護祖國「大花園」之幼苗 (2013-06-20)
「佔中」百害無一利 拖垮香港競爭力 (2013-06-19) (圖)
來論:《蘋果》淡化斯諾登事件 暴露黎智英與中情局關係 (2013-06-19)
廿四味:美國哈巴狗的引渡夢囈 (2013-06-19)
環球視野: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尚有落差 (2013-06-19)
西座內望:誰是反對派老闆 香港人還是美國人? (2013-06-19)
港情港事:支持港府依法制止「佔中」 (2013-06-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