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連收到信息,友人的子女相繼出國就讀,不少是往英倫的,令我想到外國有些城市的名稱,其發音之奇特簡直莫名其妙,使人費解。若非本土人士,或略有研究者,往往以為憑字面讀出自然,其實結果犯錯。不過,香港街道亦不乏此類名稱。故此,無論我們居港或旅居,都應該對這些名城、名稱,稍為留意「正音」,除了避免出錯,亦可「咀嚼」英語的奧妙和奇趣。
妙、趣,究何所指?就是:一如中文,尤其普通話,英語也有「輕音」、「靜音」,有時甚至簡直「吞聲」。例子可不少,日常可見於本港街頭巷尾!九龍塘對衝道「Durham」,其中之「h」屬「silent h」,即是有等於無:靜音的。再有一些類同的例子如下:
. Beck(h)am(碧咸)球星
. Bon(h)am(般咸)道
. Bucking(h)am(白金漢)Place(宮)
. Chat(h)am(漆咸)道
. Chelten(h)am(美國城市)
. Notting(h)am(英國城市);曾經有電影《Nottingham Hill》,就是取材於倫敦市中的一個潮尚區域。
. Totten(h)am(英國城市及倫敦街道)
「w」發音須「吞聲」
並非只是「h」才會輕或靜音,「w」亦然,發音時是「吞了聲」:Greenwich(格林威治),此字更有趣,不獨「w」沒發音,「green」亦讀成「gren」,而非「長e」音。
War(w)ick和Wool(w)ich均為英國地名,同樣其中之「w」不發音。
「ce」完全不具音
另外,有些情況是整個音節(syllable)的字母完全不具音。
. Bi(ce)ster中之「ce」是靜音、無音,所以讀出來成「Bister」,乃英國牛津市9里外之著名優惠價購買名牌產品的市鎮。
. Glou(ce)ster同樣是「ce」不發音。認得嗎?此乃本港「告士打道」。
. Lei(ce)ster Square中的「ce」也是靜而無音(此乃倫敦旅遊熱點)。
. Wor(ce)ster中之「ce」(此字常見於調味之「勅汁」樽招紙上)。
. Sal(i)sbury之「i」,(梳士巴利)道
從以上的例子可見,英語實在變化諸多,不容輕率;應該小心認正每字的串成及發音。 ■前教育署署長 余黎青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