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芳 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研究會主席
1998年香港的GDP是1763.12億美元,同期新加坡的GDP是958.67億美元。2012年香港的GDP是2436.66億美元,新加坡的GDP是2397億美元。1998年香港的GDP是新加坡的接近1倍,現在它的GDP已追貼香港。在整個大環境下,我們的相對收入及生活似是沒有什麼大改善。青年人未能置業上車的情況比97年前更尖銳,貧富懸殊情況依然嚴重。議員拉布之餘,可否為我們爭取更好的民生生活?
今天年輕人更容易上車置業嗎?
最低工資應該是立法會議員給升斗市民的最大禮物。有了最低工資的今天,年輕人更容易上車置業嗎?記得1997年畢業班專題討論,有同學討論大學畢業生無法上車,因為當時新樓盤動輒200萬元以上,當時月入中位數是9,600元,和大學生入職點相若。當年淘大花園的呎價是6,000元;當年,仍然有150萬元左右約20年樓齡的上車盤。
今年大學生入職點是12,000元,根據統計處的資料,2011年的月入中位數是12,000元,但是淘大花園的呎價今天已問鼎10,000大元,它沒有因為樓齡增加而貶值。現時「1」字頭(少於200萬元)的上車盤簡直如鳳毛麟角;現時,200萬元左右的上車盤是1970年初落成,約40年樓齡的洋樓;新樓盤動輒300萬至400萬元,甚至500萬至600萬元,現在的情況似乎比1997年更嚴峻。
有關就業收入,人均月入比1997年增加20%,收入似是改善了。但是置業上,青年人上車更顯遙遠了。以一個能夠上車的人月入18,000元來計,300萬元的樓價相等於1個人14年的人工,此還未計算利息負擔。今天的青年人一定要比1997時的青年人降低期望才可以實現上車夢。
生活和退保有否改善?
議員們為我們爭取民主,但是民生呢?就業及置業問題已討論了多年,我們生活改善了嗎?中產的加班情況有比1997年前改善嗎?因為2次金融風暴,企業經歷不同情況的架構重組,中產的工作量只有增加,沒有減少,能夠準時7時回到家吃飯已經是奢侈的事,不少中產是9時「開飯」的「夜食一族」。我們期待議員們能夠同時為我們爭取改善生活。
退休保障也是民生焦點。我相信中產未必認為全民退休保障的每月三數千元可以有很大的幫忙。有心幫我們的議員,請檢討我們的強積金制度。強積金半自由行是搔不著癢處的,因為它的罪魁禍首是因為不論基金表現,也要收取高昂的管理費,投資組合又少,打工仔對投資組合的操控自主性太低,導致回報不高。如果議員們有心爭取,請不要捉錯用神、轉移視線,檢討強積金制度才能到位。
政黨和政府吵鬧多年,今天香港得到什麼?在議員拉布和抗議的同時,請多關顧和大家息息相關的民生生活。搞好民生、搞好經濟,不要為口號抗爭而搞垮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