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吉林省的規模從三個方面均約等於全國的2%。面積18.7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1.95%;2012年人口2750.4萬人,佔全國2.03%;GDP達到11937.82億元,佔全國的2.31%。吉林省的地理特色是森林覆蓋率高,達到43.7%,有美麗的長白山,是全國六大林區之一。吉林省生態環境優良,是國家生態建設試點區,省內有各類自然保護區33個,長白山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列為「人與生物圈」自然保留地。省內濕地佔土地面積9.22%,向海自然保護區被列入世界級濕地保護名錄。省內有松花江、遼河、鴨綠江、圖們江、綏芬河五大水系,礦產資源豐富,世界最大的人參產地,礦泉水資源豐富,旅遊勝景很多。吉林省的自然地理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自然地理條件得天獨厚
吉林省的工業自建國以來就打好了根底,現在汽車是支柱工業。2012年汽車產量達197.56萬輛,僅次於上海,工業總產值1243.96億元,佔全省總產值的22.7%。我們視察了「一汽」、紅旗牌的展覽館及動車裝配車間。其他工業包括食品、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四大產業,佔工業總產值的68.5%。新發展的醫藥、信息、紡織及能源等共八大產業。可見吉林省的工業頗強大,只是較為集中,以國營為主。
在第三產業方面,高等教育相對於其人口有較大規模,為其他省區、甚至周邊國家提供人力資源。其他服務業較落後,這與人口密度及分佈有關;農產品加工的潛力未能發揮,特別是人參的加工工業沒有積極發展,是一大缺失。在過去十年,國家財政大幅度增加農林水建設的支出;對糧農給予價格保護、對農民的直接補貼都大大改善農民的生活,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我們從長春到吉林市、長白山、延吉等地,對於吉林省能夠在農業及工業生產之外兼顧了林業保護及產業發展、環境保護,更重視科研及教育,可稱為新世紀的模範省。可是省領導也向我們反映一個我國地方政府面對的問題:農業生產及林業保護未能為地方政府帶來稅收,以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極依靠地方政府提供基礎設施、從事投資;人民對地方政府提供各種公共產品的要求日漸增加,例如地方治安、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自2003年起我國又取消農業稅,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不平衡的問題卻日趨嚴重。分稅制未能按責任分工合理地分配稅入給各層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2012年吉林省的全年完成地方級財政收入1041.25億元。其中,稅收收入760.57億元,佔地方級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3.0%。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支出2471.2億元。其中:教育支出451.05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4.0億元;科學技術支出24.96億元;醫療衛生支出160.36億元;住房保障支出145.19億元;節能環保支出113.85億元。地方財政赤字1429.95億元。中央的轉移支付是主要的補貼,但是長期而言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我可以體會到地方官員面對很大的壓力和困難,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全國財政制度要與時俱進,中央及各層地方政府在財政資源、職能分工的制度要更新。
在去吉林之前一天,我剛從瑞士回來。我發覺瑞士與吉林不論在地理環境、產業結構及天氣方面都很相似。瑞士沒有加入歐盟,保留了其獨特的發展模式。在我國,自然環境相類的吉林省在農林業及工業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礎,只是第三產業有待發展。在工業方面,大力鼓勵及投資於特色農林業加工,以提升農林產品的增加值,足以改善第一產業在產值及就業均不利於經濟統計的定義性劣勢。我們視察了長春皓月清真肉類股份有限公司的屠宰加工及肉牛飼養。屠宰加工採用了達到國際高標準的設備及技術,產品除國內市場外更出口二十多個國家,連續八年佔全國出口的百分之五十份額。加上優種肉牛新式的飼養,其經營及管理均可稱農牧業產業化、市場化及現代化的典範。
全面指標評估發展
1999年國家林業局批覆《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成立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從國家下放林業給地方政府,2006年成立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為林業保護管理及產業開發創造了條件。在農林牧業之外,林業加工有人造板、地板、實木門,此外有紅酒、營養食品、保健食品、及飲料等。吉林省大力推進與周邊地區的旅遊資源整合,改善交通,加大冰雪旅遊設施投入和市場銷售。長白山景區年接待遊客167.0萬人次,旅遊業收入大幅上漲。長白山景區年旅遊業收入首次突破四億元大關,達到47884萬元,發展潛力很大。
吉林省為我國不同地區保留其特色的環境下得以發展及改善人民生活樹立了榜樣,如果單看GDP其成績卻不突出,中央對各地方政府的業績評估應該有更全面的指標,國務院有關部門應該研究改善目前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