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聲 資深時事評論員
上星期,「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朱耀明、真普選聯盟召集人鄭碩宇及工黨主席李卓人飛赴台灣,專程向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取經」。這邊廂,「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受反對派的邀請,來到香港「分享民主發展經驗」。
「佔中」勾結「台獨」 危害不容低估
這兩起看似沒有必然聯繫的「民間交流」,使筆者突然聯想到「佔中」主導者戴耀廷,之前還出席了有深厚「台獨」背景的「華人民主書院」主辦的講座,以及最近在報章撰文宣稱香港「為爭取民主而坐過牢、流過血的人實在太少」,還有「佔中」另一急先鋒陳健民計劃今年12月到台灣交流的神秘行程。
很多香港市民會認為,「港獨」是極少數分離分子的政治狂想,即沒有市場,也成不了氣候,不足為患。但現在看來,「佔中」與「台獨」眉來眼去、互動策應的頻率遠超外界的預期。事實上,雙方不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而是有具體的策劃和行動。施明德在會談後就表示,從明年初香港踏入回歸17周年開始,每個月都會派17人「佔中」,並「做好被捕的準備」。
「佔中」概念的始作俑者戴耀廷,公開倡導公民抗命是「最大殺傷力武器」。但其不可告人的、能夠帶來他所言的「足夠的政治震撼力」的秘密武器,很有可能落實在「佔中」與「台獨」合流所爆發的政治能量。
為了闡明這一觀點,我們先看看這一波政治風眼中的兩位台灣主角。施明德是「百萬紅衫軍」的總指揮,反對派向他討教的所謂「豐富的群眾運動鬥爭經驗」,實質上就是暴力流血、撕裂族群的鬥爭經驗。當年他發起在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與台北車站廣場靜坐抗爭、遊行示威,嚴重影響交通和民生,導致眾多滿腔熱血的追隨者由支持變成反對。更可怕的是,在本地和西方媒體鏡頭的渲染下,加上外圍地區行動如「環島遍地開花」、「天下圍攻」的呼風喚雨,整個社會變得空前對立。在運動最高潮的時候,社會各界一度擔心發生類似泰國紅衫軍引發的軍事政變。所幸的是,後來因台灣紅衫軍內訌,加上總指揮施明德用款賬目不清,引發社會廣泛質疑,這場浩浩蕩蕩、勞民傷財的瞎折騰才告銷聲匿跡。運動中的一些骨幹以為「積累了寶貴經驗」,乘勢組黨競選議會席位,但沒有斬獲,可見選民並不買賬。
林濁水的來頭,不比施明德簡單。我們知道,「台獨」作為一種政治理念,始於本土意識的抬頭和「台灣正名運動」,其終極目標就是「制憲立國」,也就是從實質上和法理上把台灣建成「獨立自主、主權完整、受國際廣泛承認的國家」。「台獨」第一次通過修訂並被民進黨寫進黨綱,是在1991年。其草案正是由林濁水操刀,主要內容包括「重新調整國民教育內容」,「建立符合現實之國民意識」,並「基於國民主權原理,建立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的主張,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林濁水今次在香港傳授的經驗,包括1990年佔領中正紀念堂的「野百合學運」,2004年的200萬人參加的「手牽手保護台灣」運動。林濁水還大談「打持久戰」,說「佔中」不會一次成功,必須持續搞群眾運動,「今年佔中,明年佔西,後年佔北」。
反對「台獨」「港獨」是香港主流民意
有反對派政客狡辯,到台灣與綠營交流不算「邀外國勢力」。當然,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事務毫無疑問是中國內政。就連台灣的領導人馬英九在十月十日的一次公開演說中也明確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但別忘了,如果說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施維爾對香港普選是外國勢力的干預,那麼「台獨」則是分離主義勢力在搗鬼。兩者的危害性難分伯仲。
引入「台獨」勢力來推動香港普選,從政治角度來看是非常弱智的思維,因為這毫無疑問會引起中央更大的戒心和反感。純粹從民情的角度來看,也不討好。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從1993年開始至今,一直有監測香港市民對「台灣獨立」的立場。20年來,從來都是反對者多於支持者,從未出現逆轉。這反映出家國情懷是香港的主流民意。
借「台獨」推動「佔中」 挑戰「一國」底線
中央對香港普選的誠意,對港人民主訴求的尊重,都是毋庸置疑的,不然就不會把在《中英聯合聲明》根本沒有提及的普選寫進基本法,作出了莊嚴的法律承諾,亦可見普選權不是英國人給的,而是中央政府授予的。但有一點需要提醒市民:落實普選並不是沒有前提條件的。基本法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的行為。香港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引入「台獨」勢力,企圖把香港變成獨立的政治實體的想法非常危險。借「台獨」推動「佔中」,實則在挑戰「一國」底線,把香港普羅大眾的福祉綁上戰車,將會把香港推向萬劫不復的淵藪,希望一眾反對派政客們迷途知返,懸崖勒馬。
(文章轉載自《中國日報》香港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