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坂上之雲》劇照
在《坂上之雲》電視劇版第一集的開頭,有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這是一個小國,正迎來它的開化期。說起國家之小,沒有比明治元年的日本更小的國家了。因為有了明治維新,日本才有了近代意義的國家,有了真正意義的國民……無論家庭出身為何,只要努力,就可以成為軍官、教師、官吏。時代的豁達,便來自此種樂天主義。」
從「坂上之雲」這個極具浪漫色彩的詞匯中,讀者或是觀眾都能夠感受到,這部經典的長篇巨著,並不是要渲染日本的古老歷史有多麼悠久、宏大和燦爛,而是講述一個年輕國家的成長——如同一個孩子牙牙學語、蒙學初步、三字經與千字文的習得等等。對進入明治維新時代的日本人而言,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過程,也是一個令人痛苦的過程。但是,近代化與文明化的體驗,讓當時的秋山真之、正岡子規這些「北漂」沒有退卻於新時代的召喚,而是在改革的洪流中,為自己的人生尋求一個注解。換言之,正是因為有了改革時代的到來,才會有窮苦人出頭、國家強大振興的開端。
因為身份等級制度的廢除,因為有了憲法的頒佈、國會的召開,《坂上之雲》向觀眾傳遞了明治時代日本社會青年人的夢想——「在朝為大臣,在野為議員」。在NHK電視劇版的《坂上之雲》第三集中,正岡子規和東京市民一道歡呼慶賀憲法的頒佈。正岡子規和秋山真之參與自由民權運動的理想得以實現,「北漂」的歲月,以青春的勝利而告終;「蝸居」的生活,以參與國家大政的理想而結束。只要憑藉自己的奮發和努力,就能夠改變自己、家族的命運,出身階層的限制與個人向上流動的障礙也被破除。背負家庭債務、無像樣外衣的小村壽太郎成為駐美公使;幼年喪父、生活艱難的明石元二郎,憑藉高等數學的才華贏遍歐洲賭場,以此怪招籌措了日俄戰爭軍費,最後成為陸軍大將。就日本史角度而言,這確實是一種時代的喜悅和樂天主義。因此,在那個年代中,東洋成為了中國人師法先進、模範列強的典型。
歷史之短,讓人容易忘卻;歷史之長,讓人容易自滿。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是,當日本的NHK推出小說改編劇《坂上之雲》並引起巨大的轟動和熱潮時,中國的影視文化傳播也在熱衷小說改編劇,也在熱衷歷史劇,也在熱衷戰爭劇。電視劇《坂上之雲》為求貼近歷史、原貌,從時代風俗、軍裝設計、軍艦陳設甚至火炮聲的效果等等,都安排了極具學術性的歷史指導和文獻顧問,整個片子的精細和完美,幾乎顯得無懈可擊。日本人做事的細緻和認真,又一次得到了體現。然則,反觀同時期的我國電視劇市場,有荒誕不經的穿越劇,有備受輿論和知識界指責的抗日神劇,有成為職場寶典的諜戰劇,有一次次引起床戲熱議的古裝劇等。
日本明治時代的啟蒙故事,一直對中國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不錯,我國的歷史是很悠久,也很漫長。但是,這種悠久和漫長,究竟是文明開化、進步啟蒙的資產還是包袱,則是一百多年來一直討論不盡的話題,直到今日似乎都沒有答案。但一個令國人尷尬不已而又不自知的事實卻是:時下的中國有不少人失去了歷史的莊嚴感、厚重感和反思精神。例如,國人外出旅遊,前往發達國家,則一些遊人醜態百出;前往例如朝鮮一樣的發展中國家,則抱以獵奇、探秘的心態,似乎我國已經是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且從未經歷過貧窮、落後和飢餓,有了可以俯視他者的本錢。如同著名學者錢理群所說,我國大學培養出的,很多時候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滿足於個人的利益和物質要求,以表面中立、理性但實質是保守不堪的文化思維去看待現實,或許構成了當下中國社會一部分所謂「精英」的寫照。
清末甲午一戰,沉溺於悠久歷史和地大物博的清國敗給了日本。具體地說,是清國親貴裙帶組成的統治集團,敗給了秋山真之、秋山好古這些日本的平民「北漂」;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由俄國貴族勢力統帥的大軍,又一次敗給了日本的「北漂」。在《坂上之雲》中,日本駐俄國武館廣瀨武夫說:「培養俄國海軍軍官的軍校,多由貴族子弟組成,平日醉心享樂,考試和訓練都只是敷衍應付而已;貴族組成的軍官與平民、農奴子弟組成的士兵之間,有着巨大的隔閡。」這樣的國家,焉能不敗?「北漂」、「蝸居」無邊,如同國家之改革無盡。妄自托大必然招致災禍,從個人到國家莫不如此。歷史不會重複,但是會不斷押韻。 ■文: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