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隱情不報」猛於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1-14]     我要評論

畢研韜 海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主任

 7月上旬,習近平在中央軍委專題民主生活會上要求,領導幹部要「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偽事」。11月初,習近平在湖南調研時囑咐,我要看真正少數民族的村子,不要臨時收拾,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習近平一以貫之的要求是對中國官場積弊的一劑良藥。

 在複雜多變的當今世界,決策者需要及時準確地掌握國內外重大動態,需要強有力的情報支持。但現實中「報喜不報憂」的官場文化根深蒂固,以至於部分地區對國家領導人要視察的地方實施「清場」,然後安排公務員冒充普通群眾。很明顯,安保不過是托辭,一些地方官員真正擔憂的是上級領導了解到不利於自己的實情。

 在今日官場,選擇性上報屢見不鮮。不僅某些經濟數據有「摻水」嫌疑,就連社情民意也要先行「過濾」、「漂白」。近聞,某教授受政府部門委託開展一項社會調查,千辛萬苦拿出了第一手資料,不料卻被要求對數據進行「技術處理」,否則不能上報,也不予結項。據了解,該部門如此運作由來已久。

 在一些更為複雜敏感的地區,類似花樣層出不窮。譬如,當地政府資助一位大牌專家前來開展「田野調查」,並出具一份讓金主滿意的調查報告,資助者隨後以此為據層層上報,並廣為宣傳。殊不知,專家做賊心虛,不敢公開調研過程和數據。更何況百密一疏,總有破綻被人戳破,結論也難免有悖於事實。更可怕的是,個別專責輿情、特情的單位也在上報信息時留一手。

 這些地方和官員為什麼要隱情不報?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為自己政治前途著想,掩飾問題、誇大業績;二是歌功頌德思維作祟,片面理解「正能量」;三是不願開罪前任和現任主管某工作的領導;四是不想冒犯兄弟部門,避免互相揭短。

 9.11事件後,有美國精英在反思情報體制時指出,「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什麼。」 如中國不能引以為戒,如不嚴懲隱情不報之惡行,社會問題就會繼續累積疊加,各種矛盾勢必進一步激化,暴力事件、群體性事件漸次爆發乃至集中爆發也就在情理之中。都江堰工程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深淘灘,低作堰」。唯有完善機制,確保下情上達,維持適度的開放性、包容性和柔韌性,這個社會才有可能長治久安。

 在現代社會,信息就像鋼筋和水泥。信息必須適度流動,才能達成社會共識,才能把社會凝聚起來。否則,社會就像胡亂堆放的石頭、磚塊,缺乏黏性和韌性,隨時都可能坍塌。從政治傳播學角度看,政治信息既需要垂直流動,也需要水平流動,前者又分向上傳播和向下傳播。若沒有足量的上下對流,決策的科學性就難以保障,政治共識也難以達成,社會管治的成本就會加大。所以說,在特定時空內,信息流量過大或過小,都會損害社會穩定與發展。

 古人云:「下情不上通,謂之塞」,而「塞」的後果之一就是執政者與群眾「隔絕」,進而危及社會穩定乃至政治合法性。古希臘神話中的安泰因脫離大地而覆滅,而人民群眾就是執政者的大地。從這個角度講,隱情不報、阻止下情上達都是缺乏「政權意識」的表現,應受到輿論的譴責和黨紀國法的懲處。

相關新聞
唯有敢下真功夫敢啃硬骨頭 才能決勝2020 (2013-11-14) (圖)
廿四味:肥彭不甘寂寞指手畫腳 (2013-11-14)
解惑篇:立法會特權法豈能濫用 (2013-11-14)
管見集:設立「國安委」 何以美國馬仔心驚膽跳? (2013-11-14)
毛孟靜是撕裂香港始作俑者 (2013-11-14)
「主場新聞」成反對派喉舌 (2013-11-14)
「隱情不報」猛於虎 (2013-11-14)
「國際標準」也要符合憲制基礎 (2013-11-13)
通訊局豈能凌駕行會 何沛謙與公民黨關係令人疑慮 (2013-11-13)
廿四味:鍾樹根「收皮」非粗口 (2013-11-13)
馬逢國投棄權票有理有據 何須辭職? (2013-11-13)
港人治港的「港人」前提是愛國者 (2013-11-13)
「佔中」違法 妨害普選 (2013-11-13)
揚清激濁:兩岸擴大交流合作面臨新機遇 (2013-11-13)
來論:電視發牌符程序公義 行會成員須遵守集體負責制 (2013-11-12)
廿四味:查發牌的青皮伎倆 (2013-11-12)
三中全會改革範圍力度空前 習李義無反顧實現「中國夢」 (2013-11-12)
管見集:方順生強調特首須愛國意義重大 (2013-11-12)
「主場新聞」蘋果化 儼如反對派喉舌 (2013-11-12)
政經多面體:港星競爭非零和遊戲 (2013-11-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