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為了香港,請勿再指鹿為馬!


陳振東博士

最近在台灣上演的反服貿鬧劇,不但撕破台灣所謂「民主典範」的華麗外衣,更全面演繹了政治勢力為了私利,是可以如何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明明是大陸方面顧及台胞、對台讓利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被硬說成是侵害台灣利益的「賣台」協議。可嘆的是,面對激進勢力佔領台灣「立法院」,衝擊「行政院」,癱瘓政府和議會運作,香港刻意發起「佔中」的勢力,不但不對香港可能面對同樣的局面感到擔憂,反而更加亢奮,還打算邀請「太陽花」運動的學生頭頭、公開支持「台獨」的林飛帆來港交流,以加強香港「佔中」的準備,暴露了「港獨」與「台獨」合流的圖謀。善良的百姓,對於未來幾個月的香港動向,真要張大眼睛,提高警惕。

服務貿易自由化是全球大趨勢

中國改革開放帶來服務業的開放,也給世界各國各地提供了機遇。在這個過程中,內地優先考慮了港澳和台灣,分別與港澳和台灣簽訂了CEPA和ECFA,將內地經濟崛起、市場開放的紅利,在讓西方發達國家分享之前,先與港澳和台灣分享。這是兩岸四地四個單獨關稅區的發展趨勢,也是大中華區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筆者還要強調的是,正是眼紅於中國以及如金磚國家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又在重新制訂全球貿易和服務業規則。我們知道,美歐日三大經濟體正通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SA),形成新一代規格更高的全球貿易和服務業規則,推行更高標準的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這些全新的國際商貿規則,與WTO相比有着質的區別,尤其在知識產權保護、勞工標準、負面清單管理、境內開放等,將對中國現行經濟規則造成巨大衝擊。

粵港澳自貿區應對全球化挑戰

這正是許多有識之士正在認真研究並建議成立粵港澳自貿區的底因。因為香港和澳門特區早已是自由貿易區,由港澳聯手廣東組建自貿區,將令中國在面對美歐日主導服務貿易新規定的挑戰時知所進退。以粵港澳自貿區率先對接世界新規則,為中國經濟先行先試,可大大減低改革和發展的風險。

中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正經歷從貿易大國向投資大國、從商品輸出向資本輸出的轉變。因此,中國必須持續擴大開放,加快改革,對接世界經貿新規則。這包括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

由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粵港澳合組自貿區,將為全國承擔多項深化改革的實驗,包括更充分地簡政放權,更大力度地改革行政審批、市場准入、商事登記、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管理制度,以及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方式,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加快建設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台灣已失去改革勇氣和動力

這也是台灣服務業同樣必須面對的前景和壓力。可笑的是,過去嘲諷大陸落後的台灣綠營,如今不但不敢勇敢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強大衝擊,反將大陸方面為減少台灣面對衝擊而主動讓利的好意當作毒藥。開放市場往往必須對等,小的市場很容易飽和,難以持續,但大的市場卻可能有無窮的機會。內地願意向港澳台率先開放市場,體現了中央政府的大度和胸懷,也是中華民族血濃於水的體現。

內地率先對港澳台開放市場所帶來的好處,香港體會最深。由香港專業界成員組成的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本月3日發表的聲明指出,香港與內地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後,不但港人的飯碗沒有被內地搶走,5年來專業服務業對GDP的貢獻更每年增加11.3%。 專協發言人強調,近日有港籍人士在台灣報章刊登廣告,以一些似是而非的「事實」,攻擊香港與內地簽署的CEPA,聲稱香港當年簽署CEPA,「比台灣的黑箱更黑箱,只須特首簽署,立法會沒權審議」。事實上,CEPA和香港訂定的其他對外貿易協議一樣,並不需要特首簽署,立法會也從不審議。

香港一直高度開放,競爭或者合作的對象遠遠不只是內地和台灣,還包括世界其他經濟體。香港能夠發展為人均GDP38,074美元的大都會,實有賴自由開放的胸襟和勇氣。近年,外國企業來港加入競爭者絡繹於途,正是推動香港不斷成長的最佳動力。

台港切勿走泰國烏克蘭之路

統計數字顯示,受惠於CEPA,香港2006至2011年的5年內,專業服務業對GDP的貢獻每年增加11.3%,至880億港元,而專業人士的就業人數亦每年增加3.3%。聲明表示,過去一年,香港全體就業人口的平均工資增長為4.1%,基層工人增長較高。在此說明,香港人的飯碗沒有被內地搶走,香港更沒有衰落。香港成為內地第4大貿易夥伴,靠的也是自由經濟和自由貿易。

事實上,CEPA簽署10多年後的今天,內地在香港的專業人士不多,專業事務所更少,內地卻成為香港專業人士最重要的境外市場。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因此在香港發生的這種情況,在服務業比內地先進的台灣,也一定會發生,關鍵就在於台灣朝野如何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氣候。只有無懼於與世界各地經濟體競爭,攜手大陸,台灣才有明天。如果佔領「立法院」,衝擊「行政院」,或者是佔領中環癱瘓政府和議會運作,也能提升台灣及香港的GDP,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我們不妨學習流血抗爭不絕的泰國以及烏克蘭!

相關新聞
來論:「好客」加「客好」 辦成訪滬好事 (2014-04-10)
廿四味:學者「公民推薦」方案存在三個問題 (2014-04-10)
為了香港,請勿再指鹿為馬! (2014-04-10)
堅持社工理念 反對違法「佔中」 (2014-04-10)
美國雙重標準 加劇國際紛爭 (2014-04-10)
從「反服貿」看「佔中」禍害 (2014-04-10)
自留地:春牛耕好福地 地母保佑善民 (2014-04-10)
陳李勾結外國勢力阻礙香港普選進程 (2014-04-09) (圖)
廿四味:陳李醜化香港內心陰暗 (2014-04-09)
政制方案起跑線上的反思及建議 (2014-04-09)
普選特首 依法辦事 (2014-04-09)
沒有「盲撐國安法」 (2014-04-09)
政經多面體:延遲退休紓人口老化 (2014-04-09)
東張西望:美撐日解禁「自衛權」飲鴆止渴 (2014-04-09)
陳方安生李柱銘在政改敏感時刻訪美圖什麼? (2014-04-08)
廿四味:《蘋果》借拜登嚇中央可休矣 (2014-04-08)
提名方式應符基本法 政改討論勿橫生枝節 (2014-04-08)
「絕食騷」引爆范國威與民主黨積怨 (2014-04-08)
理性討論政改 維護香港穩定 (2014-04-08)
港大民調「電子投票」漏洞處處 (2014-04-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