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學界:涉浪費公帑 教局:離港亦可獻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香港政府近年致力吸納非本地尖子來港發展,為此推出不少獎學金項目,其中斥資10億元成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獎學基金」(下稱政府獎學金),自2008年成立至今,已先後三度注資,總額達22.7億元。有關計劃受惠人數不少,且非本地生的獎金較港生多一倍。不過,單是2012/13學年的123名非本地畢業生得獎者,就有39%離港,人才流失嚴重。學界人士批評,獎學金未能挽留人才回饋香港,有浪費公帑之嫌,建議政府檢討是否需要修改非本地生申請獎學金的條件。教育局則指,同學即使無留港發展,亦能作為香港與當地的橋樑,貢獻香港。
政府在2008年成立10億元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獎學基金,為八所資助院校和香港演藝學院學士或以上程度課程的傑出學生頒發獎學金,得獎的非本地生每年可獲8萬元,較本地生高出一倍。據立法會文件顯示,當局額外向有關信託基金注資三次,金額為12.7億,即前後投入了22.7億元。截至2013/14學年,發放的獎學金總額共8,940萬元,而至今年2月,基金結餘為23.43億元。
教局:助非本地生認識香港
雖然政府對派發獎學金頗為疏爽,但教育局的數據顯示,2012/13學年獲頒有關獎學金的123名非本地畢業生,有39%離開香港,較留港工作的37%人,高出兩個百分點,另約有一成人去向不詳,反映這批優秀人才的流失嚴重。政府獎學金的申請條款並沒有仿傚「準英語教師獎學金」,後者規定非本地生畢業後,必須留港工作一定年期。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指,澳洲和加拿大的類似獎學金計劃亦未有訂立要求畢業生逗留在當地工作的條款,擔心若政府獎學金加設有關條件,將令學生轉投其他地方升學,令香港錯失海外人才。 發言人又表示,非本地生能在留港期間加深認識香港,建立人際網絡,即使他們畢業後未有留港發展,亦能作為香港與當地的橋樑,對香港作出貢獻。
葉劉淑儀:憂強制留港「爭飯碗」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認為,政府設立每項獎學金的政策目標各有差異,無必要強制政府獎學金的得獎學生畢業後留港工作。她擔心強制對方留港工作,變相與本地生「爭飯碗」;另非本地生常遇上難在港找到合適工作、難以適應本港的工作環境,以及不符合入境要求,需辦理工作簽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政府需要解決的。
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指,政府獎學金能吸納海外學生,為院校提供國際化的校園環境,讓本地生與非本地生進行學術交流,「若獎學金已可發揮此作用,便不一定要強制留港服務。」
張民炳:按需求發放解「人才荒」
不過,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認為,政府提供獎學金旨在培育不同領域的人才回饋社會,四成非本地生離港,與成立獎學金的宗旨背道而馳,「若不為政府獎學金訂立留港數年的附加條件,難以說服納稅人公帑用得其所。」他建議,政府應在出現人才短缺的行業,例如護理、工程等學科優先發放獎學金,並鼓勵非本地生修畢課程後留港,以解決部分行業出現「人才荒」的情況。
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亦指,近四成領取政府獎學金的非本地生畢業後離港,比例相當高,建議政府檢視成立此獎學金的政策目標,了解其離港原因,以探討是否需要修改申請條件,「否則會有浪費公帑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