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香港非法示威者打着「和平」旗號,霸佔道路、破壞法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關注」,奧巴馬、克里等政府官員默不作聲。唯卡梅倫在關鍵時刻上陣,發聲要支持非法人士,這可能讓剛剛解凍的中英關係重陷困境。卡某近期對歐盟指手畫腳,認為歐盟應該為疲弱的歐洲經濟負責任;又拒絕支付歐盟要倫敦為預算增付的21億歐元;引發德法等國家強烈不滿。倫敦雖剛渡過蘇格蘭獨立危機,如果離開歐盟和中國這兩個經濟火車頭,經濟復甦無從談起,更可能讓保守黨在接下來的大選中被引入「死胡同」。
卡梅倫於2014年10月24日高調指責歐盟說,「歐元區疲弱的經濟會對英國經濟造成衝擊,讓倫敦遭受池魚之殃;警告歐元區領導人採取切實措施提振經濟復甦」。話聲剛落,當即受到無情回擊,歐盟領導人翻出舊賬稱,「卡梅倫曾誇下海口,緊縮政策已將英國經濟帶出『危險區』,而事實上,英國不僅沒有走出『危險區』,反而成為影響歐盟經濟前進的絆腳石」。歐盟專家甚至公開諷刺說,卡梅倫將英國經濟衰退歸罪於歐元區是強詞奪理,如果不是歐盟做後盾,英國經濟比今日的狀況還要糟糕。
倫敦對「民主」持雙重標準
極具諷刺味道的是,正當卡梅倫表示支持香港非法「雨傘革命」的同時,英國的激進分子也在倫敦議會廣場紮營示威,抗議不公平的工資制度,聲言為普羅大眾爭取權益,要求「真民主」,反對英國現行的「腐敗、失效的議會機制」。倫敦警察心胸也遠遠不如香港警察,只忍耐3天,就以警棍、催淚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武力,閃電般驅趕示威者,將「篷布革命」的示威者打入死角。事件既顯示唐寧街主人的橫蠻和無理,和對待「民主」的雙重標準,也說明卡梅倫政府正處於四面楚歌的困境。
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秘書、上院議員鮑威爾近日針對卡梅倫對香港示威者的支持表示,「中國從未以任何方式違背有關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一直按照這些協議向前推進。香港人都知道,1990年香港基本法通過以後,香港將逐步實現以選舉方式產生特首,引入普選。」鮑威爾說,「北京提出2017年以普選方式選舉香港特首,是積極向前的巨大進步」。他還說,「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有權作出特首候選人由提名委員會選出的決定」。鮑威爾警告說,香港示威者對歷史一無所知,如果繼續破壞法治,將是一種悲哀。
英國未來變得岌岌可危
距離英國選舉日只有200天,卡梅倫不得不承認,英國民眾希望看到唐寧街政府在歐盟移民問題上有所作為、期望經濟盡快復甦、盼望英國與歐盟和北京的關係迅速改善,但這些都已經成為海市蜃樓;由於反對黨近期活動猖獗;保守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英國的未來也可能因為這次選舉變得岌岌可危。卡梅倫挑動說,如果工黨黨魁兼反對黨領袖米利班德在英國首相大選中獲勝,那麼抵押貸款將會提高,商業會遭破壞,國際市場也會受到影響,英國勢必在米利班德的帶領下走向覆滅。
卡梅倫目前面臨着巨大內部挑戰,在經濟預算、財政赤字、移民等內政問題上,均毫無建樹;由於經濟持續衰退,英國許多選民,特別是佔選民總數40%的55歲以上選民,對於就業、教育、住房、醫療等都對英國政府表示強烈不滿。在國際上,英美兩國在阿富汗、伊朗,以及自由貿易等國際問題上雖然「步調一致」,但兩者在伊拉克撤軍、打擊「伊斯蘭國」等關鍵問題上「各懷鬼胎」、「同床異夢」。英國如果進一步與歐盟疏離,對美國的利用價值則「直下三千尺」,英美間的「君子之交」也必然變得「淡如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