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沿海地區大量興建核電設施恐為社區上帶來大規模衝擊。 資料圖片
時富金融策略師 黎智凱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投資概念,近幾年來在股市當中主要以風能及太陽能為主導,而在本周三將有第一家核能發電商 (中廣核) 獨立上市,投資者將有另一投資選擇。這算是中國能源板塊的崛起,因為在美、俄、英、法等核大國當中,核電商多以綜合企業上市,甚少有核電商獨立上市,故在國際投資市場上難以找到相類似的投資產品。是次中廣核的IPO引來不少機構投資者的青睞,當中包括GIC、中電、中國人壽等作基礎投資者,涉資高達13億美元。
中國核電商持「免死金牌」
中核電商持有三張「免死金牌」 (不需要任何政府津貼、行業門檻極高、國有企業的身份),本身的背景得天獨厚。現在核電商被欽點為是次中國五年計劃的重頭戲之一,若核能可以完全實現到社會的實體經濟當中,投資回報將非常可觀,當中整體電價、煤用量、空氣污染、供電充足率等將有改善。現時中廣核是中國三間國有核能發電公司之一,市場佔有率最高,總裝機容量佔中國核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的64.1%,要在2020年之前達到的年發電量比較現時高出3倍多 (現時的19GW 到2020年的58GW目標),對中廣核及其他兩家核電國企發展規模十分有利。
國策指出在2020年目標當中,有27個設施正在建設中,而有60個設施是已規劃階段。政策雖好,但核電設施需要大量水源以冷卻反應爐,而中國主要城市卻多靠水源,那麼將來核電設施及城市相近將會令市民反感。試想像若要在2020年前於中國沿海地區加上60座核電設施 (還未計算2030年及2050年的興建目標) ,中國哪來這麼多的沿海地區未有城市發展?以近日海南島的大規模示威為例,相信這個矛盾會是可見將來核電設施在社區上帶來的第一波大規模衝擊。
投資復興需看風險管理
前車可鑑,在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洩漏後,中國曾經一度叫停國內核電廠的審批過程。日本陰霾未過去,中國再次啟動核電發展,不禁令人擔心中國的核安全問題如何在2年之間昇華至能夠「多快好省」地建設核電廠的水平。美國作為核能發電量最高的國家,近廿年來每年平均就會有一宗核事故,中國核安全技術再好也將面臨與美國相若的事故概率。屆時核能發展安全將會有莫大的壓力,再次將核能發展項目煞停亦不為過。
中國曾經的「太陽能」夢,由環保新能源的政治憧憬到產能過剩的現實,不過是5年時間而已。核能發展這個板塊,無論把它當成是基建股也好,電力股也好,現在的發展前景雖然良好,但只要發生事故,這個概念也許又會再擱置個三年至五年。這也許就是外國核電公司多以合營企業運作的原因吧。■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