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志強時評:重視國情教育 培養青少年國家認同


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門出席回歸15周年慶典期間,強調要加強青年教育培養,國情教育要放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與祖國命運相連。習主席的講話同樣適用於香港。本港青少年學生之所以成為違法「佔中」先鋒和主力軍,歸根究底在於本港青少年對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光輝歷程缺乏認識,導致國家民族觀念薄弱,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汲取教訓,未來國情教育要放在突出位置。

在違法「佔中」期間,青年學生成為了主力。香港回歸已經17年,但從特區教育體系中培養出來的一些青年學生卻站在了特區政府和國家的對立面,這令人深思。

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12月17日再度舉行聽證會,「了解」中英聯合聲明的落實情況。多名反對派政客配合「作證」,香港社會各界皆批評他們喪失國格。最令人驚訝的是,配合「作證」的一名香港大學學生及一名中文大學學生聲稱,中央政府多次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包括「剝奪」內文訂明港人能繼續享有的新聞自由、集會自由及普及選舉權利,英國應該迫使中國「履行」聯合聲明並作出譴責,甚至重啟《南京條約》及《天津條約》云云。

一些青年學生站在國家對立面令人深思

對於折騰香港79天的「佔中」,社會各界已指出這反映本港歷史教育的缺失,反映時下年輕人缺乏對國家的感情與身份認同感,他們未能站在歷史的角度去思考香港問題。上述兩名香港大學生竟然聲稱要重啟《南京條約》及《天津條約》,典型地說明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1842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與英國簽署《中英南京條約》,這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包括《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是1858年清朝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與俄國、美國、英國、法國在天津所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南京條約》及《天津條約》為標誌,中國一步步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苦難深淵。

孫中山先生起草的興中會章程,明確揭示了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嚴重危機:「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於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當中華民族處於存亡絕續的危急關頭,許多志士仁人為了挽救國家危亡,奮起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英勇犧牲,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陳天華跳海而死,在《絕命詞》中諄諄以「丕興國家」囑告同志,希望以自己的生命,喚醒人們,「皆以愛國為念,刻苦向學,以救祖國」;吳樾在行刺出洋五大臣之前,寫給妻子的訣別信中,要求她不斷提高「愛國之精神」;林覺民、方聲洞在黃花崗起義前,給妻子父母的絕筆書中,也豪邁而深情地告訴親人,他們之樂於捨生赴義,是因為「祖國存亡在此一舉」,是「為天下人謀永福」。對於他們來說,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空洞的口號,而是不惜為之捐軀獻身的崇高的精神力量。

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首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不僅徹底挫敗了日本征服中國、稱霸亞洲的企圖,也從根本上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屢遭列強侵略的屈辱歷史。中國人民為了民族解放、人類正義、和平付出了巨大犧牲,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死傷3500萬人,財產損失6000多億美元,戰爭消耗400多億美元,無形財產不計其數。

把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突出位置

習主席指出:「要把我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讓青少年更多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發憤圖強的光輝歷程,更多認識新中國走過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多理解『一國兩制』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聯繫,從而牢牢把握澳門同祖國緊密相連的命運前程,加深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愛澳情懷,增強投身『一國兩制』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段話完全適用於香港。

香港青年的「一國兩制」再啟蒙,要重視培養香港青年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學習中國歷史是不二法門。劉遵義教授曾經在報章撰文表示,他在2004年回到香港後,很驚訝地發現中國歷史已經不再是中小學必修科目,而在英國、美國、日本,以及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國民歷史都是必修科目,香港特區不應例外。

2000年取消了回歸前中國歷史作為必修科的地位,到2009年課程改革大幅削減選修科目後,中史科竟然無人問津,導致新一代因不知歷史而對國家產生誤解甚至抗拒。更嚴重的是,這使反對派各種「去中國化」的謬論和行動在青年人中有了市場,從2012年以來的「反國教」、「反新界東北規劃」、「反割地賣港」、「中國人滾回中國去」、「驅蝗運動」、「反強國人」,再到「佔中」期間的「反人大決定」、「香港民族、命運自主」、「全民制憲」,這些排斥國家民族的行動和謬論,竟然在青年學生中謬種流傳,更加說明要加強青年教育培養,國情教育要放在突出位置,要培養本港青少年對國家民族和中央政府的認同,牢牢把握與祖國命運相連。

相關新聞
習主席「鞋子論」指導「一國兩制」實踐走對走穩 (2014-12-23)
廿四味:郭紹傑身為「佔中糾察長」竟還妄想脫罪? (2014-12-23)
以法治之劍嚴懲「佔中」首惡 「反佔中」三大急務應抓緊 (2014-12-23)
志強時評:重視國情教育 培養青少年國家認同 (2014-12-23)
青年向上流問題的時代背景 (2014-12-23)
從澳新看香港的高度自治(之一) (2014-12-23)
西方走廊:英各界籲議員勿干預港事免「自取其辱」 (2014-12-23)
「三個必須」具指導意義 梁家傑歪曲只屬徒勞 (2014-12-22)
廿四味:李卓人又做婊子又要貞節牌坊 (2014-12-22)
澳門「桌子上唱大戲」 習主席精彩總結意義深遠 (2014-12-22)
頂天立地:劉慧卿甘當漢奸 向英搖尾乞憐 (2014-12-22)
少壯派分據要津 民主黨前路難行 (2014-12-22)
中東地區國家積極發展同中國關係 (2014-12-22)
李柱銘戴耀廷妄圖組織「八國聯軍」反華 (2014-12-20)
吳文遠劉慧卿是「港版吳三桂」 (2014-12-20)
從速從嚴將「佔中」搞手繩之以法 (2014-12-20)
重建學生「關社認祖」傳統 (2014-12-20)
國際油價面面觀 (2014-12-20)
在「一國兩制」正確道路上 澳門越走越穩越走越好 (2014-12-20) (圖)
來論: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須警鐘長鳴 (2014-12-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