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 博士
「佔中」行動以年輕人為主。因此,社會上出現了一股聲音,認為特區政府應該推出一些惠及年輕人的政策,幫助年輕人向上流。例如幫助年輕人買樓、建青年宿舍、增加年輕人進大學的機會......不過,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今日的年輕人在溫室中長大,不願吃苦,因此,更應該讓他們好好地經受鍛煉,不應該特別優惠年輕人。
日前,特區政府宣布長遠房屋策略後,馬上有傳媒特別指出政府的房屋政策並沒有優惠年輕人。
其實今日的中年人,過去也曾經是年輕人;今日的年輕人,將來也必定會變成中年人。人到中年,思想一定會有所改變,這是基本人性,這也是孔子在二千年前提到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至理名言。
今日的年輕人大聲宣告:未來是屬於他們的。的確,未來是屬於今日的年輕人,但是,數十年後,今日的年輕人掌權的時候,他們已經不再是年輕人,思想仍然和今日一樣嗎﹖
是的,今日的年輕人向上流的機會似乎比三十年前的年輕人差了,這是人口老化的結果。三十年前,五十五歲退休,四十歲肯定是中年人了,三十歲已不算年輕。再往前推,一百年前,七十歲是古來稀,五十歲是老頭子,人們有機會在年紀輕輕時就能夠出人頭地。
但人口老化的結果是六十歲的人不肯退休。看看今日香港政壇上活躍、掌權的人,多少人低於六十歲﹖五十歲被視為少壯派,民主黨內多次的黨爭就是由一群早已年過五旬,但是仍被視為少壯派的人發難的。五十歲的一輩是少壯派,二十歲的人哪來出人頭地的機會﹖也因此,今日的年輕人知道加入一個傳統的政黨,然後在黨內排隊,論資排輩等待出人頭地是異常困難的,唯一的出頭機會就是自己另起爐灶,自己站在最前線打出一條路,這就是為甚麼香港會出現社民連、人民力量、熱血公民、學民思潮的原因。
年輕人站在反建制、反政府的立場,其實是因為另起爐灶可免去在傳統反對派內排隊等上位的痛苦,因此吸引大批年輕人加入,反觀建制派陣營中,年輕人想出頭,還得耐心排隊等待,這值得引起我們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