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魅影》已經曲終人散,三十三場的演出不肯定是否破紀錄,但已是一個可觀的數字。此劇是音樂劇大師安德魯.洛伊.韋伯的代表作,也是最受歡迎的音樂劇之一。算起來,《歌聲魅影》已是第三次在港演出,筆者是第二次在港觀看此劇,上一次看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該劇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的首演。那裡容納的觀眾人數一千七百多,不及今次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的一半。
故事發生在巴黎歌劇院內,舞台佈景便以歐洲劇院式設計,規模不小,也相當考究。不過,由於場地始終並非真正劇院,沒有了那次在文化中心恍如「置身其中」般的感覺,然而,這次演出優勝之處,在於現場錄影並即場在舞台兩側的大銀幕播放,讓觀眾能夠看到演員的細緻面部表情。至於與面具同樣街知巷聞的那盞水晶吊燈,也大得多。
《歌聲魅影》充滿浪漫奇情,橋段有一定吸引力:音樂奇才「魅影」因天生面相畸形而被母親所棄、世人所欺,被迫匿居歌劇院地底。其後遇上了喪父無依的孤女克莉絲汀,與她和貴族青年拉烏之間發生了三角情。洛伊.韋伯的音樂十分悅耳,對演員的唱功又有一定的要求,克莉絲汀這個角色的設計便是讓他當時的妻子莎拉.布萊曼展示唱功。這次飾演魅影的百老匯演員布萊德.利托,嗓子沉厚,演繹描寫魅影心理或精神狀態的《夜曲》、《我對你的懇求》,以及和克莉絲汀合唱的《不歸路》時,在覺得人人負我、偏執的心理狀態中,又隱隱透出對愛的渴求,對與他人溝通和建立關係的渴望,聽他幽幽唱來,心頭神經不由得拉緊,演克莉絲汀的澳洲演員克萊爾.里昂樣子甜美,除《不歸路》外,與利托合唱的主題曲《劇院魅影》也演繹得相當不錯。當然,更能展示其實力是《音樂天使》、《我記得》及《希望你又在這兒》等樂曲,既表達了克莉絲汀純真追求音樂事業發展之餘,又感受到她對父親的懷念。三位主角中,演拉烏的安東尼.唐寧相對較弱,這或許與角色本身的塑造有關,回想當年看此劇時,對拉烏的印象也是較為模糊。而負責搞氣氛的鬧劇式配角:歌劇院新經理弗明與安德魯、歌劇明星卡洛塔等演員,都十分出色,將喜劇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
而當年看首演時,最叫人難忘的地窖內划船、水晶燈下墜(得賣個關子的)結尾等幾場戲,這次在大一倍的場地演出,幸好依然沒有叫人失望。魅影與克莉絲汀划船一場仍然浪漫,水晶燈下墜仍舊驚嚇,而結局的竅妙再看還是叫人猜不透。
整體來說,這次觀賞經驗依然不錯。不過,對於在博覽館這麼大的場地演出是否較佳,單憑這次難以斷言,但暫時還是覺得在正式的劇院內的感覺較佳。下一次「魅影」出現,或許會有西九的場館可作考慮了。 ■文:江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