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分析認為,兩會關注重點雖非增長速度等數字本身,但既然要保住就業,那麼,增長也不能任由它下跌。 資料圖片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對於香港投資者來說,繼續受到兩股力量拉扯,看來是必然之事。內地結構改革,長遠帶來更為可持續的增長,應是好事,只是短期而言,部分增長速度要有所犧牲,亦無可避免。以往依賴於此的投資主題,當然有所改變,新遊戲規則正在形成,舊遊戲規則將漸引退,而怎樣令過程顯得順利,減少不必要的震盪,自然是重要的事。
保就業政策料陸續有來
從兩會中得到的印象,投資者不難聯想到,重點雖然並非增長速度等數字本身,但既然要保住就業,那麼,增長也不能任由它下跌。故此,不同程度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將陸續有來。刺激經濟,從一個角度看,若可做到定向的目標,可望帶來調結構的好處,而就算並非如此,也有保就業和穩增長。
故此,雖有說要保七也不容易,但反過來,投資者可能解讀成為好消息,因為愈是不易,愈有更多刺激措施,這是投資者習慣的反向思考了。無論如何,從大方向上,內地方面為香港投資者帶來的,應是利多為主。
另一邊廂,自然是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的復甦,以至其量寬的退市或加碼,利率是向下或向上。的確,這是很令人頭痛的事。從金融海嘯後,逐漸見到歐洲和美國的實力分別,本身大家都受到打擊,但美國對症下藥,量寬規模不單盡量大,而且時機恰到好處;相反,歐洲礙於曾有過的超級通脹這歷史因素,加上歐盟之內多國協商之本質難處,遲遲不肯用藥,如今才加推量寬,錯過最佳時機了。這方面的分析,筆者不只一次提到,此處不贅。
美刪「耐心」很值得做
值得留意,關於聯儲局,大家焦點放在其聲明中,究竟會否把耐心一詞刪去,以為稍後展開加息周期鋪路。從期望管理的角度,這是很值得做,也應該做的一步。既然大家早有心理準備,知道退市之後,必是加息,只是遲早問題,果如是,何不大大方方,就在聲明中,做一點期望管理的工夫,反正刪去此字,無礙之後必要時可以暫時不急於加息的任何決定,增加決策的靈活度,一點無損央行的退路。
事實上,過去幾年,聯儲局由量寬到退市,一直以來,堅持做的是期望管理。央行很清楚,市場也很清楚,雙方需要互信,才能令整件事在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手段,可以順利進行,缺一不可。故此,央行最忌出其不意,反而最好讓人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當真正推行任何動作時,不必要的震盪可以減至最低,甚至早已消化,反而在落實一刻,市場有反向的動作。
的確,2013年中,當時的聯儲局主席伯南克還預告退市,2014年真正開始時,債價反而回升,說明了期望管理用得好,市場合作,一切好辦。
短期而言,大家不妨減低押注,待議息結果出現,才再定行止不遲。■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