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政協委員、特許測計師、中國房地產估價師 張宏業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已經召開,副秘書長及發言人傅瑩女士「語重心長」地強調香港人與內地旅客要相互尊重,多念彼此的好。她憶起港人汶川賑災期間,兩地關係血濃於水,希望化解一些誤解及分歧。
近期兩個民調反映個人遊政策有再改善的必要。於2月27日至3月2日有政黨進行電話調查,超過七成受訪者贊成為一簽多行封頂,近九成認為來港次數應在每年12次以下,亦有逾六成支持透過稅務措施調控旅客人數。
支持收緊政策比率趨升
於2月24至26日,中大香港研究所訪問700個成年港人對個人遊的態度,總體結論是個人遊壞多於好,認同率相比一年前有所增加。個人遊對香港帶來壞處較多,由去年3月的29.1%上升至今年的36.3%,並且首次超越認同個人遊對香港帶來好處較多的比率約3.5%。調查又說明逾六成被訪問者同意現時個人遊數目已超越本港承受能力,較去年上升約10%,而且支持收緊個人遊政策的比率由去年的57.2%上升至今年的66.7%。最後,對於在落馬洲發展邊境購物城以方便內地旅客來港購物消費,有過半數人表示同意。
兩個不同機構調查結果同樣顯示市民對收緊個人遊旅客認同感不斷增加,主要是感覺旅客數目已超越本港承受能力,興建邊境購物城方案得到普遍認同。
消費模式走向中低檔
特區政府統計處早前公布1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值估計為466億元,按年下跌14.6%,是自2003年沙士以來最壞情況。按零售商類別分析,消費貨價值跌價從最高下序排列是:雜項耐用品(-44.1%),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21.4%)(較12月的-16.3%再進一步擴大),衣物、鞋類及有關製品(-13.8%),超級市場貨品(-13.1%),百貨(-11.3%),而跌幅較小是眼鏡店(-5.6%),書報、文具及禮品(-3.3%),藥物及化妝品(-0.1%)及一些較可使用長久實用物則錄得不同的單位上升。值得注意是今年一月的訪港旅客約為560萬人次,按年升2.8%,當中內地旅客升3.3%,個人遊跌2.4%,相對去年一月內地旅客升23.3%及個人遊升24.4%有明顯放緩。從數字上不難分析發現,縱然內地旅客整體仍有微升,但是消費模式走向中低檔商品化,購物產品以大眾化為大宗。
2012年初,尖沙咀爆發針對內地客的「驅蝗行動」,但是政府沒有正面面對。隨着去年訪港內地客激增至約4,700萬,除傳統旅遊區外,連屯門、沙田、元朗、荃灣等非旅遊區亦被「迫爆」,港人對個人遊的怨懟更積累深化,演變成今天民意傾向收緊個人遊的田地。其他1月零售額大幅下降原因還包括內地旅客消費力疲弱,反貪活動雷厲風行令內地居民送禮風氣減低,港元匯率不及鄰近國家如日本及韓國吸引及今年特別季節性因素(今年農曆年於2月份,但去年則在1月份)等等。
設邊境購物城呼聲高
上述因素大都是短期,但是反對個人遊之風則影響深遠。本地的「好客之都」、「購物天堂」的金漆招牌必須強化,對「驅蝗」、「反水客」等行動必須立即梳理。有學者說過,旅客與居民之間若能保持一貫的「賓主關係」,各取所需,便可相安無事,所以近期有建議設立邊境購物城,盡量把兩類分隔,以保持良好關係。其實政府還可以於港深珠人工大橋入境的人工島及東涌等郊區設立大型遊客購物城,採用封閉式運作模式,將旅客與居民矛盾減到最低。於2014年8月發表的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中國公民出境(城市)旅遊消費:市場調查報告》,內地客出境遊購買最多商品依次如下:紀念品(79%),日用品(58%),奢侈品(57%),這對日後規劃郊區購物城時應起了指導性作用。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本地居民抗拒內地旅客的主因是主要旅遊區因店舖數目過去五年沒有大幅增加,高檔消費品進駐一下子推高租金到其他行業不可能負擔水平,變成旺場內幾乎全是高級消費品店舖,市民被迫跑去非購物區消費。當今天本地零售貨額大幅回落,尤其是能付高昂租金的用家的營業額大不如前,購物區便出現「逃亡潮」,唯有業主肯面對現實大幅削租求存。店舖代理業界預計租金會逐漸回落至約三成才回到租客願意負擔水平,一些普羅商品使用品便會回流傳統旺區了。
面對持續下降的零售貨額,港府實應進行中期全面檢討,替本地零售/旅遊業再定下長遠目標和執行路向。長期來說,有效地分流旅客及居民是必須的,透過使用龐大財政盈餘去興建大型邊境購物城及開採、更新更多旅遊景點可以有效提升特區旅客容納能力。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當發覺政府已悉力化解旅客、居民矛盾時,自然會對個人遊人士歡迎。旅遊業、酒店業、零售業是本地重要經濟支柱及主要僱用行業,健康平穩發展是對特區有不少裨益的,但是「港獨活動」是絕對不應任意擴張。■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