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李光耀是戰略家


宋小莊

筆者希望看到對李光耀的「戰略家」的評價,卻沒有見到。直到習近平主席在博鰲論壇上的講話,才看到這個評價。這說明國家領導人不但視李光耀為政治家,而且視他為戰略家。李光耀當然是政治家、是歷史巨人、是傑出的國家領袖、是優秀的外交家,但他對新加坡的貢獻、對亞洲的貢獻、對世界的貢獻,卻是他對新加坡戰略定位的思維、對亞洲和世界和平發展的戰略思維。

在李光耀病逝後,世界各國、各地政要的唁電、訃聞、悼詞,幾乎沒有不讚賞的,他受到新加坡民眾的廣泛愛戴和敬重,也是世界各國政要中罕見的。只是媒體的評介不一,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新加坡不是大國,在亞洲四小龍中,只是一條小龍。一個小國領袖,具有這種識見,扮演如此角色,起那樣重要作用,李光耀作為戰略家,當之無愧。

新加坡的借鑒戰略青出於藍

與不少新興國家的獨立源於國際潮流、出於民族意願不同,1965年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卻是被迫的。人民行動黨未能與馬來亞巫統在涉及國內民族和種族政治利益的問題上妥協,是歷史學家值得研究的課題。然而,沒有資源、沒有水源、沒有國防、缺乏土地,新獨立的新加坡隨時可能夭折。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坡選擇了賴以維生的外交政策。當年兩個月內,新加坡就加入了聯合國,並成為英聯邦(國協)的成員。在兩年之內,新加坡又參與組建了東盟。早在1976年李光耀已經訪京,見到毛澤東,但為了避免有關國家的忌諱,新加坡與中國建交,卻是東盟主要國家中最晚的。一急一緩,體現了李光耀的外交戰略。

新加坡是羨慕香港的,香港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自由港的優勢。新加坡背靠東盟、面向國際的優勢,卻是自己努力打造的。與獨立前作為地方自治區域不同,新加坡獨立後是靠借鑒戰略起家的。世界上的大國,出於本國發展的需要,除了建立創新戰略之外,還會形成借鑒戰略,中國、日本都有這樣的戰略。但在小國之中,有借鑒戰略的,實在不多。在數十年中,新加坡的借鑒戰略,不但沒有改變,而且更為殷切,在世界各國中,罕見其匹。香港回歸後,國家領導人經常說香港要向新加坡學習。香港可以從新加坡學習的東西的確很多,但學回來的實在太少,香港本身就沒有借鑒政策,更不用說戰略了。相反,新加坡從香港借鑒的東西實在太多,而且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新加坡並非人才濟濟。亞洲四小龍崛起之時,新加坡的各方面幾乎沒有不向香港取經的。只不過新加坡向香港學習時,帶有強烈的自主意識,絕不生搬硬套,而是有所取捨,有所變革,轉化為適合新加坡的東西了。香港的房屋出現問題時,人們總會提到新加坡的組屋。其實,新加坡的組屋是借鑒香港公屋的產物。

香港的公屋是廉租屋,是緩解社會矛盾、解決底層人士房屋需求的直接措施,是從社會福利政策出發的,如此而已。但到了新加坡手裡,成了廉價屋,賦予了豐富的政治、經濟、公共社會政策和長遠發展策略等方面的內涵。新加坡組屋和私屋的比重為八比二,私屋價格的升跌對整體社會穩定影響甚微,反而給政府大規模的填海造地提供了民意基礎,大部分民眾安居樂業,效忠國家,組屋成為新加坡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對新加坡而言,房屋問題是化腐朽為神奇的機遇。對香港而言,由於公屋、私屋各佔一半,房屋卻成為政府的負擔,多了不行,少了不幸;漲價是麻煩,跌價是災難。不管怎麼樣,都是難題,皆遭物議。

土地開發戰略,對新加坡至關重要。原來面積只有580平方公里、現有人口五百餘萬的新加坡,竟然填出近150平方公里土地。但新加坡並不滿足,在蘇州有工業園,在別的地方還有。香港面積近1,100平方公里,過半土地屬於郊野公園,但香港可開發的土地,按人口計算,不如新加坡。回歸以來,香港幾乎沒有大規模的土地開發,沒有建立土地儲備。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14年新加坡GDP 排世界第37,人均GDP 排世界第8。人口只有香港七成的新加坡,把香港拋離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土地戰略,以及與該戰略配套的產業戰略。

與香港一樣,新加坡缺乏勞工,尤其是建築勞工。但《雙城記》裡記載的解決方法卻截然有別,新加坡引進外勞,以降低成本,解決本地工人擔心的就業和待遇問題,並處理外勞待遇引發的糾紛。香港卻因為擔心本地工人的不滿,擔心引進外勞觸發糾紛,寧可成本攀升,也不敢引進外勞。由於應對的不同,《雙城記》故事裡的結局,大概會有顯著的差異。兩者的對比,恐怕難免應了《孟子.告子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名言。

李光耀成為兩岸的老朋友

像新加坡這樣缺乏腹地、缺乏空域、缺乏港灣的地方,是很難建立自己的軍隊和國防的。就算要建立,也會引起周邊國家的猜忌。雖然當年願意協助的國家和地區不少,包括以色列和埃及,但新加坡卻選擇了台灣,沒有發生選擇埃及或以色列可能在東盟國家引發的麻煩。所謂「漢光計劃」也沒有使新加坡成為兩岸任一方的敵人,李光耀反而成為兩岸雙方的老朋友,第一次汪辜會談是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港回歸後,內地不少官員在新加坡接受培訓。據說,美國重返亞洲、進行戰略再平衡是李光耀提議的,這間接觸動南海、東海的爭端,但這也促成中國「一帶一路」決策的形成,而對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新加坡認為,這是亞洲包括新加坡發展的機遇。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有比新加坡更優越的發展條件。香港可以從新加坡學些什麼呢?主要就是學習李光耀的戰略思維,把「一國兩制」這一項重大的戰略構想在實踐中發揮出來。

相關新聞
來論:所謂聯署廣告為陳文敏「帶病升遷」造勢 (2015-03-31)
廿四味:羅冠聰高舉「命運自主」自曝傀儡身份 (2015-03-31)
習主席倡議構建「命運共同體」 打造互利共贏新亞洲 (2015-03-31)
堅持依法治港推進民主保繁榮穩定 (2015-03-31)
李光耀是戰略家 (2015-03-31)
教育要堅持正確方向 (2015-03-31)
三個維度解讀習近平「邁向命運共同體」的博鰲講話 (2015-03-30)
來論:學聯怕普選認受性強與反對派反普選謬論如出一轍 (2015-03-30)
李光耀的提點值得香港警醒 (2015-03-30)
基本法是「港獨」分子的緊箍咒 (2015-03-30)
實習有助學生了解行情 (2015-03-30)
中央既誠意落實香港普選 又依憲治港堅守底線 (2015-03-30)
《財富》吹捧黃之鋒說明了甚麼? (2015-03-30)
澳門建世界休旅中心 迎新「黃金十年」 (2015-03-28)
反對派「三宗罪」必將「票債票償」 (2015-03-28)
否決政改就是「偽民主派」 (2015-03-28)
共同推進內地與香港服務貿易自由化 (2015-03-28)
陳文敏豈可「帶病升遷」? (2015-03-28)
調查未完廉署立案 陳文敏「戴罪之身」豈能參與副校遴選? (2015-03-27)
廿四味:何秀蘭居心叵測 (2015-03-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