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勝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執行會長
台灣地區代表蕭萬長日前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表達了台灣加入亞投行的意願。隨後,台灣方面以「中華台北」名義申請加入亞投行,爭當創始會員。世界各國及相關地區踴躍加入亞投行,分享中國及亞洲發展帶來的龐大機遇,創造互惠共榮。與大陸僅一水之隔的台灣加入亞投行更是順理成章,不僅為台灣帶來商機,更有利於台灣融入新亞洲,進一步拓展空間。兩岸血脈相連,兄弟同心,更應在「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共識下,把握現在,開創未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攜手打造實現民族復興的大中華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的開幕式演講,全面闡述了中國的「命運共同體」觀,引發與會者的強烈共鳴,筆者身在論壇現場深受鼓舞。習主席將亞洲與世界的關係通俗地表述為「世界好,亞洲才能好;亞洲好,世界才能好」。習主席傳遞的最重要信息是,構建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亞洲的需要,中國的需要,也是人類的需要。
加入亞投行大勢所趨
目前亞洲每年需要8,000億美元投資發展基礎設施,由中國大陸牽頭的亞投行正是集合世界之力,以更平等合理的條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則,為亞洲各國和地區的基建發展提供必要資金,促進亞洲區域的經濟發展。亞投行也為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發達國家提供了資金、技術的出路,為擺脫當前的經濟困境帶來難得契機。因此,亞投行成為眾多發達國家爭取參與的項目,至今全球已有46個國家或地區申請加入,希望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
深化區域經濟合作、融入國際經濟整合乃世界發展大勢所趨。亞投行是國際重要經貿組織,台灣申請加入是順應世界發展的大潮。台灣金融資本發達,台灣的中小企業在技術品質或價格上擁有一定競爭力,加入亞投行通過運用台灣的資金,可以協助台灣中小企業進軍東南亞市場,持續提升台灣的整體競爭力。
台灣領導人馬英九接受媒體訪問時就強烈表示:「台灣將積極參與(亞投行),不會只當個旁觀者。」這顯示了台灣方面早就有意加入的積極態度。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博鰲對於台灣方面表達加入亞投行表示歡迎。當許多西方國家都以積極態度對待加入亞投行之際,英國、澳大利亞、韓國已經遞交申請,連日本也表示要考慮加入,與大陸一水相隔的台灣斷沒有任何理由對加入亞投行存在不必要的爭議和猜忌,不能再白白喪失向外發展的機會。
兩岸血脈相連應為民族復興共同努力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鰲論壇會見蕭萬長時表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是命運共同體。我們願與台灣同胞一道,加強合作,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是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2月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後,再一次提及兩岸是「命運共同體」重要發言,引發兩岸輿論熱烈回應。
前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之子、上海向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汪致重認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提法更為具體,凸顯兩岸是一家人,命運相同,應該相互扶持及共同友好。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劉相平認為,「兩岸命運共同體」與「兩岸一家親」一脈相承,說明大陸對台灣問題有全盤考慮,希望台灣民眾、政黨及政治人物都能體會習近平的用心,同時說明大陸對台政策具有一貫基調,不會忽冷忽熱。國民黨對這種提法表示歡迎,認為將更有助於化解兩岸爭議。
國民黨「立委」呂學樟稱,兩岸本來就是命運共同體,台灣好,大陸才會好;大陸不好,台灣也不會好,命運共同體是現狀,也是事實。他說,其實「九二共識」已為兩岸創造彼此可以接受的模糊空間,很可惜有些人還是反對;而「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說法更為中性,更沒有政治意涵,相信這是對岸領導人體察台灣民情後提出更能化解爭議的說法。
無論從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來看,兩岸都曾經是、也已經是「命運共同體」。大陸對台政策方面一直堅持四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攜手實現民族復興」,盡最大努力加強兩岸交往,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台灣社會各界應把握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誠意與善意,堅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珍惜得之不易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與大陸同呼吸、共命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