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問
23名反對派議員第三度聯署,重申否決政改方案,已經暴露反對派出現裂痕,溫和反對派正在謀求突破綑綁。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氣急敗壞,企圖扭轉形勢,操縱綑綁,力逼民主黨不准離隊。李柱銘對形勢已經相當絕望,不得不從幕後跳到幕前,作出垂死的掙扎。可惜大勢已去,李柱銘再怎麼扭盡六壬,綑綁否決政改的企圖也注定失敗。
李柱銘雖然退出立法會多年,也退出民主黨的領導層,但是,他仗着美國人的撐腰,繼續充當「民主教父」,對反對派指手畫腳。去年4月,他和陳方安生訪問美國「告洋狀」,「巧遇」美國副總統拜登,又和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及其屬下的國家民主研究院討論「佔中」和「爭取真普選」的具體策略。會議由國家民主基金會的副主席格雷夫主持,巨細無遺地討論了「佔中」的詳細計劃、宣傳包裝、日程安排等。李柱銘及其主子們認為,「佔中」是突破口,應集中攻擊中方違背民主的承諾,迫使中央在政改的問題上讓步,強調要將「佔中」包裝成學生運動,美國人特別強調要起用學民思潮和黃之鋒。得到美國人的指示,李柱銘拿着雞毛當令箭, 回港後指揮本港反對派要否決政改方案,要製造反對派不會妥協、香港無法管治的局面,藉以威脅中央和特區政府讓步。「佔中」的確讓香港陷入79天的混亂,在中央和特區政府妥善應對,以及本港強大民意的反對下,「佔中」最後以失敗告終,李柱銘也弄得灰頭土臉。
綑綁否決政改搞政治訛詐
如今,特區政府即將公布按照基本法和人大決定而制定的政改方案。李柱銘就借出席反對派所搞的基本法頒布25周年研討會的機會,又向反對派發號施令。李柱銘無中生有地指出,基本法是中央對香港的三個政治承諾,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及民主回歸,以法律形式落實」,「但中央政府已偏離原意」。李柱銘說,「一國兩制中的一國已經落實,但是,兩制的普選許諾,並沒有落實」。然後,李柱銘就和反對派議員出席記者招待會,宣布23名飯盒會成員綑綁否決符合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政改方案。李柱銘沒份簽署,但他出席記者招待會,顯示出「民主教父」的地位,證明他就是第三次聯署否決政改的幕後黑手。最近,李柱銘不斷撰文重複宣傳兩個觀點:「一,對於政改方案,袋住先,就會袋一世;二,公民提名是當年基本法立法的原意,沒有公民提名,就是假普選,一定要否決」。但是,能否繼續綑綁,李柱銘沒有信心,所以他建議「泛民」議員「應通過溝通建立互信」。
李柱銘散播了反對基本法、否決政改的謬論之後,露出了政治訛詐的底牌。他說,「解鈴還須繫鈴人,中央要有誠意與『泛民』溝通」云云。李柱銘的話,恰恰暴露了他們已經走進死胡同,沒有什麼新招數了。這和公民黨梁家傑「袋又死,唔袋又死」是同一種意思,同一種悲觀情緒。他們「死在哪裡」?就是嚴重脫離民意,公然和要求普選的民意對着幹,與選民的要求背道而馳。李柱銘及其同黨越糾纏下去,他們就越孤立。現在他們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和中央協商,接受按照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政改方案,這樣才可以體面地下台階,走出死胡同。
李柱銘說,「公民提名」是基本法當年的立法原意,當年曾經有過討論。這是一個彌天大謊,這個所謂的第三方案,並不是指普選方案,而是某一個基本法草委提出的一個六百人選舉委員會的方案,這個方案並沒有得到基本法草委會的接納,當年李柱銘和司徒華也反對這個方案。這才是歷史的原貌。對一個當年被否決掉的方案,李柱銘還拿出來胡攪蠻纏,恰恰說明反對派已經無計可施,唯有扯出一些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方案,虛耗時間,實際上這也是反對派近年慣用的「拉布」伎倆。
輸了道理輸了民意
李柱銘及激進反對派心虛膽怯,不可能向市民提出一個符合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普選方案,更不可能在否決政改之後,提出一個可以更快實現普選的辦法。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讓溫和反對派和廣大市民覺得不合情理。所以,大家都說「袋住先」,民主進一步,今後可以繼續發展,怎麼會是「袋一世」。市民更明白,否決政改,其實是製造動盪、製造災難,讓港人承受苦果。李柱銘應該向市民交代,否決政改怎麼不會給香港帶來政爭不休的局面。
李柱銘輸了道理,也輸了民意,時間不在他們一邊,他根本就不能回應市民的質疑,也不敢回答。所以,現在激進反對派又計劃大搞拉布,轉移視線,拖延時間,首先是拖延財政預算案的表決,讓政改方案沒有時間排期表決。但是這樣做,公務員不能發放加薪工資,弱勢社群的福利金到不了手;政改方案在立法會期結束之前不能表決,也得罪渴望普選的廣大選民。「欠債一定要還」,激進反對派一定會遭到選民的懲罰。反對派的重複「聯署騷」沒有觀眾,李柱銘的綑綁戰術一定輸個精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