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當老百姓在股市採取定投方式來積累財富,將為人口老化中的中國經濟帶來出路。 資料圖片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過去幾周,全港市民,一同為股市的突破而興奮。箇中心情,筆墨難以形容。這一次突破,等了好久,好久。
從2007年憧憬直通車時的高位,一直到金融海嘯,當中經歷過罕見的火燒連環船,全球資產市場的起伏,港股莫不跟隨,也經歷過史無前例的龐大量寬,為各種資產注入動力,也是前所未見的急勁。到後來,港股回復平靜,絕大多數時間,只是窄幅上落,無甚起色,悶得怕人,而同期的歐美股市,尤其美股,卻是隨着實體經濟復甦,反覆造好,並創新高。相比之下,中港股市便是相形見絀。
但自從2013年底,一切都不同了。內地新領導人上場,為經濟改革帶來新方向。從此,經濟好壞不再單看GDP增長率,也要看增長的質素,以及一連串相關的社會問題,引伸出來的成本效益,舉例而言,反貪腐和環保等,便是必要工夫。不過,這些工夫不易為,要有力量,便得借助力量,主要是資本市場。
抽房市資金再尋出路
是的,以往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但財富主要儲存工具是房地產,這本來是很自然的事,安居樂業,置業才會安居,而行有餘力,可以多買一點,有租金收入,更好。然而,正因為這是社會民生所需,便是社會民心的所在,若房地產價格一直在漲,固然對於大城市起着資源配置的作用,但同時,多少為社會穩定帶來問題。故此,目前要透過搞活資本市場,把以往擠擁在房地產市場的資金,轉戰股市。
當股市搞活起來,隨之而來的多個好處,是一個完整大方案。當老百姓有股市持續上漲的預期,便可採取所謂定投的方式,每月固定投資於股市,一直積累財富,為人口老化中的中國經濟帶來出路,減少對政府公共財政的依賴,而這樣又可以減少地方政府的賣地迫切性,背後的一連串結構難題,包括貪腐問題,亦有所緩解。
拓資本市場緩地方債
另一邊廂,對於企業而言,當資本市場搞好了,按目標大約是未來十年內,以數以十倍計的規模增長,則資金融通方面,以往單方面依賴銀行,也可以有更多不同渠道。更何況,資本市場內,包括債市做得好,如今人人擔心的地方債問題,多少也有個着落,而過程中,又可幫忙減輕貪腐問題。
當然,同樣重要的,自然是金融改革中,除了銀行體系,也要處理匯率問題,這一點關乎資本賬,也關乎經濟體系的穩定性,尤其是愈來愈跟國際市場接軌,當歐美市場有波動時,未必有足夠能力抵消壓力,便是麻煩。這些改革,不是一時三刻,但長遠而言,中國要有更佳的金融市場,總不能一潭死水般,故此股市向上,也是又一着好棋。
風物長宜放眼量。投資者面對如斯變化,豈是僅一句大時代可以窮盡概括?■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