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光伏行業龍頭有機會成為行業整合最大的受惠者。 資料圖片
比富達證券(香港)市場策略研究部高級經理 何仲天
過去幾年內地光伏行業飽受產能過剩拖累,行業虧損嚴重。不過,去年國內光伏發電增長顯著,行業毛利率出現明顯回升,行業出現復甦跡象。今年1月,國家工信部發布文件,推動行業重組,4月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也聯合發布文件,確立光伏發電作為清潔能源享有優先發電的優勢。雖然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存在,但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市場需求已回暖,且隨着行業重組不斷深化,行業復甦步伐也有望加快,值得留意。
出口額創新高 行業整合提速
據中國機電商會的數據,去年內地光伏產品出口額達到16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歐洲和美國是全球最大光伏市場,但受「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影響,內地光伏產品出口受阻,銷售量大幅下滑。不過,當前亞太和中東等新興市場的光伏發電需求增長強勁,澳洲、日本、泰國和印度已經成為繼歐美之後最大的市場。僅日本、泰國和印度對光伏產業的需求就超10GW(吉瓦),佔全球需求超過兩成,這些市場已成為內地光伏業新的出口增長點。
出口回暖的同時,國內光伏發電需求也開始回升。去年內地光伏發電累計併網裝機容量同比大增六成至2,805萬千瓦,新增併網光伏發電容量也達到1,060萬千瓦,約佔全球新增容量的四分之一,達到了國家2013年提出的增長目標。2013年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從2013-2015年,每年平均新增光伏發電量10GW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量達到35GW以上。光伏發電作為清潔能源,有望長期受惠國策扶持。
當前內地光伏行業對政府補貼仍非常依賴,推進優勝劣汰,可以提升光伏企業盈利能力的同時,也有助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據國家工信部發布的文件,2017年底,國內將成立5家骨幹多晶硅生產企業,佔市場80%份額,同時成立10家電池組件企業,佔市場70%份額。淘汰產能落後,提升行業集中度,可以防止惡性競爭,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和議價能力。
當前中國正在推行「一帶一路」戰略,將會對外輸出能源等基建項目,光伏項目是其中之一。政府推動光伏行業整合,扶持技術領先企業的發展,除了可以緩解產能過剩問題,也有助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筆者認為,內地光伏行業復甦勢頭料可持續,而行業龍頭有機會成為行業整合最大的受惠者,其發展值得留意。■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