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水跨境學童派位中心外,激進分子搞事示威,警方和學校均布陣防備。 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一年一度的香港升小統一派位昨日放榜,但有「本土派」針對「雙非學童」搞事。昨晨在上水一所作為跨境學童派位中心的小學門外,有「本土派」團體在場外抗議,拉着侮辱性的「蝗童返大陸」橫額,叫囂「雙非學童」無資格在港讀書。有家長直言擔心激進人士嚇怕小孩,故昨日未有帶同子女到場取派位結果;也有部分內地家長表示,自己當年是循合法途徑在港誕下子女,希望大家亦尊重其選擇權利。有上水街坊批評「本土派」唯恐天下不亂,教育界人士亦指有關做法是對年幼學童的語言暴力,是搞錯對象,激化矛盾。
「本土派」和「熱血公民」搞事
「香港本土力量」和「熱血公民」昨日分別有成員到作為跨境校網派位中心的上水佛教正慧小學門外抗議,大批警員在場維持秩序。該批「本土派」人士表示自己「不是中國人」,拉着語帶歧視及侮辱的「蝗童返大陸」、「雙非返大陸 港童有書讀」橫額,並以擴音器叫囂,指「雙非學童」無資格在港讀書,又指責他們「搶港人學額」。
有關行為引來附近居民隔着馬路觀望,街坊鄧先生不值「本土派」所為,開腔批評,「你們又說自己不是中國人,又要在中國的地方搞事!」。鄧先生批評,該些「本土派」是在「搞亂香港」,「冇嗰樣搵嗰樣嚟搞,唯恐天下不亂!」他認為,即使該些人士想表達意見,可以「去遠一點」,而不是在此騷擾學校、學生、家長。
有關「本土派」團體意圖以「學額競爭」煽動兩地矛盾,不過實際上自教育局去年設「跨境專網」後,本地學童小一派位成功率明顯改善。昨日所見,不少本地家長都對派位結果感滿意,並為子女獲派心儀學校而激動落淚(見另稿)。
跨境學童家長目睹感難受
對於有關針對性言論,有跨境學童家長表示不介意,但希望大家理解到處都有競爭,並尊重他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選擇權利。家長郭先生表示,自己的兒子獲派大埔的學校,是第一志願。對於有人指責「雙非搶學位」,他認為「有競爭的地方一定有矛盾」,有些人有意見想抒發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表示,很多地方,不論香港、新加坡等,都有競爭存在,希望大家尊重他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選擇權利。
不過,也有人坦言有關言論令人不好受,有家長指因擔心會有衝擊情況,故未有帶同子女到場,該名家長表示︰「孩子會嚇到,如果當初政府不讓我們來的話,我們也不會過來,其實怎麼說,香港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另外,雙非家長劉太表示,自己兒子也是在香港出生,對於示威者的言論感到難受。
另一雙非家長張太則不同意「搶學額」的說法,她表示,香港學校之前有剩餘學額,若無雙非學童,該些學額就會閒置,認為彼此是「互惠互利」。她又強調,其子女長大後會在港工作,也會交稅,並非搶資源。
王惠成批示威者搞錯對象
教聯會副主席王惠成則批評,「本土派」針對「雙非學童」去示威,是搞錯對象,也是激化矛盾,對問題於事無補,「政府設跨境學童專用校網去派位,正是解決當年公民黨『莊豐源案』所留下的問題,所以『本土派』如果不滿,應該找相關人士去表達意見。他們現在針對『雙非學童』、用『蝗童』這樣的字眼去示威,是一種語言暴力,也是對學童的侮辱和歧視,只會激化兩地矛盾,對問題於事無補,附近的街坊無辜被滋擾,內地人也會覺得香港人莫名其妙。」
教局:「港籍童」均有權參加派位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指,所有「港籍兒童」均有權參加小一派位,政府會確保提供足夠的公營學位給予合資格的申請兒童。發言人指,當局自去年起為跨境學童增設「專網」,以達到「分流」的效果,有效減少個別地區所承受的壓力,成效有目共睹。發言人又強調,政府自2013年起已實施內地孕婦產科服務「零配額」政策,「雙非兒童」引起的小一公營學位需求只屬過渡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