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寄養家庭攜同4隻導盲幼犬出席命名儀式。 鄒詠詩 攝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鄒詠詩)「有次牠嫌我吸塵太吵,竟然自行用尿片蓋上頭投訴!」楊小姐說。這個鬼馬小子,是寄養在楊小姐家的導盲幼犬Happy。拉布拉多犬生性溫和且智商高,常被選作導盲犬。為慶祝本地繁殖的首胎導盲幼犬獲熱心人士捐助,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昨日為4隻約兩個月大的導盲幼犬舉行命名儀式。中心主席張偉民指,本地繁殖可降低訓練成本,惟現時公屋及巴士均不准導盲幼犬進入,希望能放寬規限予導盲幼犬更好的成長環境。
有別於養寵物犬,照顧導盲幼犬的工作和規矩都較多。張偉民解釋,導盲幼犬需遵循嚴謹家規,不可隨意跳上床、沙發,更不可擅闖廚房、廁所等;上街時要聽主人指令才可大小便;義工更需帶幼犬「行街、睇戲、飲茶」,讓牠們盡早適應香港不同地方的生活。無養狗經驗的林生林太憶述,新手上路曾感到手足無措,「開頭覺得很忙很多事做,牠不停吠時我們亦只懂叫牠住口。」幸而在中心訓練員李苑甄的協助下,Hardos已完全融入寄養家庭,林生更笑言,現時生活變得以牠為主,「好似湊仔咁。」
生性聰明三日已懂路回家
拉布拉多性格活潑聰明,義工們對相處趣事都滔滔不絕。楊小姐笑指,除吸塵事件外,「古惑」的Happy最愛偷拖鞋,「牠會邊咬拖鞋邊偷看我面色以試探容忍底線,模樣可愛得不忍心罵牠。」林生林太亦驚嘆,Hardos到家第三日已懂於社區附近自行嗅着路回家,十分聰明。
李苑甄指,導盲犬出生8星期後就會被送到寄養家庭學習與人相處及適應社會,1歲至1.5歲會離開寄養義工,接受為期9至12個月的正式導盲犬訓練。楊小姐認為,成為導盲幼犬的寄養家庭比養寵物犬更有意義,「牠將來可以幫到視障人士,帶他們過馬路。」與Happy朝夕相對的短短3星期間,兩「母子」已建立深厚感情。對於1年後的「骨肉分離」,她坦言需有心理準備。
張偉民冀政府放寬環境限制
現時社會普遍接受導盲犬,惟公屋及巴士仍不准導盲幼犬進入,有礙幼犬的社會化訓練。張偉民表示,希望政府可改善現行法例,方便導盲幼犬與義工共同生活,為日後培育更多本地導盲犬打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