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隨着內地經濟環境改善,國際地位提高,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愈來愈多港人都會願意北上發展。這股風氣近年更由商界和就業市場吹至校園。不少香港學生紛紛加入北上實習的行列,並視之為就業的另一出路 。今年7月又有數百名香港青年透過由民政事務局、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及青年事務委員會首次合辦的「粵港暑期實習計劃」到深圳、廣州、東莞、中山和佛山的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等實習4星期,希望從而了解內地職場文化,為將來到內地發展鋪路。
「粵港暑期實習計劃」昨日舉行啟動禮。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廖京山及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擔任主禮嘉賓,並為參與計劃的青年打氣。他們都希望透過是次計劃,讓更多本港青年赴內地實習,了解內地職場及親身感受當地文化,培養他們成為優秀的青年人才,為內地及香港的未來作出貢獻。
曾德成:把握機會做出典範
曾德成昨日在啟動禮上致辭時表示,期望能夠到廣東實習的香港青年,好好把握今次寶貴機會,積極努力,在實習崗位上,把受託的任務認真做好,從實習中增長知識、累積經驗、擴闊視野,加深對內地的認識。曾德成稱,參與今次計劃的香港青年是粵港兩地政府合作安排實習計劃下的第一批參與者,希望他們能以自己的表現,樹立良好形象,做出典範,為這計劃的長遠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廖京山:冀秉承「獅子山」精神
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廖京山亦表示,粵港暑期實習計劃作為粵港兩地政府共同推動的合作項目,受到廣東省各地各部門的高度重視,五地精選了一批實習崗位,為香港青年來粵實習提供大力支持。他希望青年秉承先輩努力拚搏的「獅子山」精神,充分利用實習機會,了解內地就業政策和環境,把握內地發展機遇,拓寬就業創業空間,為深化兩地合作發展探索新路。
港生認同北上為一大出路
就讀恒生管理學院供應鏈管理學3年級的曾俊杰將會到中山實習。他坦言,選擇到內地實習是為將來到內地發展鋪路。他指,親身到內地實習可以了解到內地現實的營商環境,對畢業後到內地工作或發展都有明顯的幫助。「即使不回內地工作,香港和內地的關係如此密切,始終有好處。」
在城大就讀中國商業管理1年級的練育昌亦會到中山實習。他指,內地經濟發展發達,北上工作已經是香港學生的一大出路。他認為,內地商機很多.但同時亦有很多陷阱,所以希望利用今個暑假好好學習一下內地的文化。
額外增加廣東省實習名額
民政事務局和青年事務委員會自2014/15年度起,合作舉辦「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今年度更在「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的框架下,與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合作,推出「粵港暑期實習計劃」,額外增加18歲至29歲的香港青年到廣東省內的實習名額。有關計劃下的工作崗位涵蓋不同專業和行業,如資訊科技、市場推廣、人事管理、工程、會計、法律等,實習期約4星期。參加者更可以從深圳、廣州、東莞、中山和佛山中選取一個合適的內地城市作為實習工作地點。
而是次計劃的承辦團體包括未來之星同學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青年聯會、惠州新動力、九龍社團聯會等共17個社區團體。目的是讓青年人親身體驗內地職場實況,加深對內地就業市場、職場文化、發展機會的認識;協助他們訂立未來工作方向,並藉此累積工作經驗,建立人脈關係,以增強就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