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說香港是「文化沙漠」,此話當真?文化保育和可持續發展是兩個重要的通識概念,同學在學習時,不妨以具體例子為切入點,從中學習港府是如何制定保育政策和達到其成效。
首先,同學需簡單知道香港有甚麼珍貴文化、建築和環境值得保留。以下為一些舉隅。在文化方面,香港的茶餐廳文化和大坑舞火龍十分珍貴;在建築方面,一些滿有歷史價值的遺址,如天星碼頭和尖沙咀前水警總區總部(現為商場1881)也值得保留。筆者認為同學不需要對各個例子作出深入的研究,基本的認知已經足夠。
相信對同學而言,最難的莫過於對政策的評價和評估。在通識考卷中,不時出現評價政策的成效和影響的題目。以下筆者想以元創坊(PMQ)為例說明。元創坊位於上環荷李活道,是前已婚警察宿舍。政府在保育此遺址時,推出了不少具建設性的措施,將之活化,賦其可持續性。
比如,在經濟方面,透過提供吸引的租金優惠,元創坊成功吸引不少本地企業家及創作家開設商店,售賣DIY且具特色的商品,產生利潤。在社會方面,元創坊為能作為一個都市空間(urban spaces),為社會提供一個共同平台,鼓勵本地創作。而在環境方面,元創坊能妥善保存珍貴遺址,在最少影響的情況下,保留其獨有特色。
同學是否留意到,筆者使用的三個角度,分別是經濟、社會和環境正正是衡量可持續發展的結構。筆者建議同學在遇到保育和可持續性的議題時,不妨採用此三個角度。
另外,同學亦可思考政策對不同持份者,例如附近居民、商店和文化保育組織的影響。此舉能讓同學思考不同組別的利益為何。 ■鄺嘉莉 文憑試通識科5**狀元、港大工商管理及法律 系三年級生
延伸閱讀:
1. 《港旅業競爭力微升 世遺捧蛋》,香港文匯報,2015年5月8日,http://paper. wenweipo.com/2015/05/08/YO1505080011.htm
2. 《文物保育新措施》,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網站,http://www.heritage.gov.hk/tc/heritage/conservation.htm
3. 《誰的古蹟保護政策?》,黃海榮,嶺南大學網站,http://www.ln.edu.hk/mcsln/3rd_issue/feature_02.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